2021年5月,在中山三院,邹小兵教授诊室里,当时5岁的男孩小七得到了邹教授这一评价。时间从2019年开始,当时,小七接连在深圳3家医院被诊断为中度自闭症,小七爸爸无奈放弃了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作,全职干预不到一年后,小七顺利在幼儿园融入。
他们基于这项研究共同完成的论文 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Problem Solving Skills: A Training Package ,已经送到国际学术期刊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进行评审。
本期访谈分为上下两篇,我们会跟邹医生聊一聊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对宣传主题——“优质全纳教育Inclusive 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NDBI自然发展行为干预模式的理念,跨学科专业人士的分工和融合,家长如何理解这些专业术语和选择干预,世界卫生组织为发育障碍儿童家庭倡导的Caregiver Skill Training CST 养育者康复技能培训计划,以及谱系人士和家庭的心理健康话题。
2岁11个月时,爸爸妈妈带着东东再度前往中山三院复查,邹小兵教授对他们说:孩子现在状态挺好,程度非常轻,非常接近正常孩子,可以考虑去上幼儿园了!从确诊到可以去上幼儿园,东东一家经历了9个月的时间,这9个月里,发生了什么?
12月20日,是我们第3次带着孩子小鸣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第1次,确诊了小鸣是轻度自闭症;在小鸣优越的记忆力之外,我们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他不看人、不应名、爱到处乱跑、爱乱晃小手、经常说一些不应景的话,还爱自问自答。
“AI医生”也能诊断孤独症患儿。孤独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荧惑”: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在15分钟内观察低龄儿童自由玩耍和表情、动作、行为语言等多模态行为范式,由系统通过算法进行评分,可以对一岁半到三岁间的儿童做出是否有孤独症的判断。
在为期8天的直播周活动中,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郭延庆在内的8位自闭症行业大咖接力直播,就自闭症儿童的发现、预后、居家干预、言语治疗、营养与膳食等内容展开全方位的讲解,累计观看量近10万人次。
她的孙子森友又帅又懂事,多才多艺不说,情绪还非常稳定,自理能力十分强,还有一份五险一金的工作。很多谱系家长知道森友,大多是通过媒体宣传,觉得森友好像能力很好,但真正跟森友接触过的人会发现,这中间是有很大偏差的:他在轻的孩子里是重的,在重的孩子里是轻的。
复诊时听到这句话,我们感慨: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欣欣眼里的光,和她未来的光,一点一点闪耀了起来。2022年3月,欣欣3岁的时候,在当地一所三甲医院被诊断为自闭症,由于孩子年幼,医生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