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确的是,【首都】作为一个汉语词汇,是诞生于1927年,是民国时期才产生。比如,《南京条约》在清朝官方叫《江宁条约》或“万年和约”,而在英国则叫《Treaty of Perpetual Peace and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Great Britain》。
京、京师,现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那么,在古代中国,“京”指什么,有没有叫作“京”的地方?京师、北京又分别指代哪里?我们尝试从文献典籍中探寻“京”“京师”“北京”含义之演变,并从地名演变过程,一探今日“北京”之前世今生。一、“京”字的本义及引申义“京”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以前发文论证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里的京城指洛阳,下面再谈一下刘禹锡的另一首诗《观棋歌送儇师西游》。《观棋歌送儇师西游》长沙男子东林师,闲读艺经工弈棋。有时凝思如入定,暗覆一局谁能知。今年访予来小桂,方袍袖中贮新势。
第二,北平这个名字从朱元璋开始叫起在明朝使用了 59 年,在北洋时期使用了 9 年,民国时期用了 4 年,前后加起来也不过 72 年,但是北京这个名字已经使用了 500 多年知名度极高,所以要将北平改为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