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市“牧人宝库”藏式茶馆一角(2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新华社拉萨2月18日电 题:藏北那曲的“牧人宝库”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一踏进西藏那曲市色尼区“牧人宝库”藏式茶馆,记者就被覆盖1200平方米的巨大黑帐篷所震撼。穹顶上,阳光透过白布设计温柔地洒向整个茶馆。
牦牛毛“墨镜”、牛皮茶包、便携酥油盒、给牛犊喂奶的牛角奶瓶……走进藏北那曲“牧人宝库”藏茶馆1200平方米的空间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民俗物件展示着藏北游牧文化独特的风情西藏地区紫外线强长期暴露在冰川、积雪等地对眼部伤害较大智慧的西藏农牧民群众就地取材用牦牛尾毛捻线、编织、镶边由黑牦
中新网拉萨3月25日电(益西色珍 德吉)近日,西藏那曲市嘉黎县措多乡为加大娘亚牦牛纯种保护与种群逐步扩大,加快发展高原绿色生态科技畜牧产业,以畜牧业促进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经多次调研、结合实际形成六个村居成立了多村“一合”牧民联合专业合作社,切实保障“娘亚”牛养殖业的持续稳步发展,
位于藏北高原的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地处西藏陆路交通“十字路口”和大动脉的节点。2018年,那曲撤地设市,一座年轻的城市屹立于“世界屋脊”之上。那曲市丘陵、盆地、湖泊、河流、高山峡谷、冰川冰原等地貌形态多种多样,独特的环境,赋予了这片土地别样的魅力。
中新网那曲12月6日电 (李林)5日,西藏那曲市申扎县境内,藏羚羊、藏原羚或漫步远眺,或悠闲觅食,悠然自得。冬日藏北羌塘,山湖静默,藏羚羊等野生动物驰骋草原,展现着勃勃生机。图为12月5日,西藏那曲市申扎县境内与雪山同框的藏羚羊。
新华社拉萨6月8日电(记者杨帆、陈尚才、孙非)在各式各样的奶制品机器旁,几名工作人员正记录着其运行情况;实验室里,检验人员在对牛奶进行抽样检测……在位于西藏那曲市聂荣县嘎确牧场的奶制品生产厂房里,罐装酸奶生产流水线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
一场跨越千山万水、长达4000公里的“天路之约”,以非遗展演、自驾线路发布、文旅推介等形式,在长三角地区展现了“世界屋脊的屋脊”——极地那曲的人文魅力,为沪藏两地的文旅深度协作拉开了崭新序幕。近日,西藏那曲市文化和旅游局在上海举办文化和旅游推介活动,吸引了近千名市民游客的参与。
中新网那曲8月14日电 (记者 赵朗)随着说唱声响起,观众被吸引,陆续从四面八方慢慢聚向舞台。台上,15位格萨尔说唱艺人从服饰到念唱再到表演,努力向观众诠释着他们在《格萨尔王传》中的人物角色。图为格萨尔说唱艺人集体表演。赵朗 摄 格萨尔文化生于草原,已深刻在西藏牧人的基因里。
中国西藏网讯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为做好新形势下“增强那曲知名度、提升那曲新形象”新闻宣传各项工作,3月7日,西藏那曲市召开2023年新闻媒体座谈会。
它不禁让我想起20多年前参与藏北旅游资源考察时的往事,更重要的是当年许多设想变成了现实。1998年11月2日,我跟随由西藏地矿、测绘、旅游等单位18名藏汉族专家所组成的探越藏北高原无人区科考先遣队离开拉萨,经那曲地区申扎、尼玛、双湖、班戈等县,历经一个多月时间,考察了藏北西部的水草、地质矿产、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特别是考察和规划设置了旅游景点,以及实地测量了各景点间的路线里程,这为日后那曲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虽然,那曲整体看上去不怎么发达,但它是中国五大牧区的重要部分,也是西藏的“北大门”,且河流众多!那曲本来就是典型的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说得通俗一点,一起就是这里气温低、温差大、大气干燥,而且空气稀薄。
矮矮的,长满月白色绒毛的雪莲花,看起来并不那么娇艳,然而以雪原相衬,却显得生气勃勃又阿娜多姿。虽然没有莲花那样艳丽,没有玫瑰那样芬芳,名花之列也找不到它的名字,但在藏北无人区拓荒者的眼里,雪莲却是名花之上的名花,永远是最美丽、最高贵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