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牛”的肖邦,也弹不出我的忧伤。肖邦(1810年~1849年)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肖邦的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他寄居国外,创作了很多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
一 波兰 ——青年时期的理想 悲观主义者、韵律散文大师古斯塔夫·福楼拜,曾力劝青年作家进行苦修以保证其艺术生涯的狂放。肖邦的狂放是一种精神上的狂放,是灵魂的苦痛与呻吟。鲜明粗放的冒险经历销迹于他的平常生活。他的悲剧是源自内心的。
汉伯格在帕德雷夫斯基 的资助下于 1891 年来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莱谢蒂基学习,并很快成为其优秀学生之一。虽然帕德雷夫斯基没有录制肖邦的叙事曲,但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位波兰钢琴家,他是莱谢蒂茨基的知名弟子,是出任过波兰国家总理的钢琴家,是喜欢巡回演出的钢琴明星。
1810年3月1日,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诞生。历经一百多年,肖邦的音乐依然散发特殊的魅力。纪录片《肖邦拯救人生》,讲述的就是两个远在地球两端、互不认识的年轻人,却同样因为肖邦写下的音符,激发了活下去的愿望。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你最珍视的东西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
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门德尔松、拉赫玛尼诺夫、柴科夫斯基、威尔第、西贝柳斯……这些音乐家的名字,或者大家都听说过,在这里,我们借由RCA出品的一套以时代发展编撰的100张唱片分别介绍这些音乐家的作品,当你想了解他们的音乐作品,想走进博大恢弘的古典音乐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张妮 刘洋】编者的话:北京顺义的一个剧院里,一场古典音乐会正在上演。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坐在观众席上,每曲开始前,他都会向身边的《环球时报》记者低声介绍表演师生,有时他的手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打起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