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广州市旧城区“西关”上下九十甫街的平安大戏院始建于1951年,至今已陪伴广州市民走过71个春秋。在不少老广街坊的眼中,它就是广州文化娱乐行业发展的见证者。9月5日,天目新闻记者来到经历了66天大改造的平安大戏院,在欣赏崭新面貌的同时,感受它经过历史沉淀的独特粤韵。
近日,由著名雕塑家许鸿飞创作的红线女雕像,正式在红线女旧居落成揭幕。位于越秀区友爱路20号的红线女旧居,是艺术大师红线女生前居住的场所。她自1957年购置居住于此,直至逝世。近年来,在广州市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红线女旧居正式成为红线女艺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免费对外开放。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州1月2日电 (程景伟 文瑶)红线女雕像揭幕仪式暨2025新年粤剧展演2日在广州粤剧院红豆厅举行,揭开了纪念红线女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红线女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大师,已于2013年逝世。红线女以粤剧传统唱腔为基础,开创了唱腔流派——红派艺术。
“聆听·红线女——艺术体验展”正在澳门历史文化建筑疯堂十号创意园展出,并于3月22日举办了开幕式。本次展览将传统文化与创新手段相结合,揭示蕴含其中的红线女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艺术坚守;以听为媒,与观众共同感受一代粤剧宗师红线女对粤剧的深情、时代责任和对人民深切的热爱。
红线女旧居首次夜间对游客开放 广州市越秀区友爱路20号,是艺术大师红线女生前居住的住所,入门后,曲径通幽,花繁叶茂。中秋将至,红线女旧居于2023年9月23日首次夜间对游客开放,并举办中秋相关活动,游客们穿着华服赏月游园,猜灯谜赏鱼灯,感受传统中秋游园氛围。
9月23日,在中秋国庆来临之际,一场非遗主题的多元体验系列活动在广州市越秀区华侨新村举办,到场的大小朋友不仅体验到丰富有趣的非遗项目,观赏了青少年粤剧快闪展演,而且还可以打卡红线女旧居的首次夜间开放。青少年粤剧快闪展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江讯 谭耀广作为已故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的故乡,江门开平从7月4日起将上演连场“好戏”。记者28日从江门市委宣传部、开平市委宣传部等获悉,经过复排的粤剧《碉楼》将于7月4日至7日在赤坎华侨古镇进行演出。
“纪念红线女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在广州粤剧院启动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文瑶报道:1月2日,“红线女雕像揭幕仪式暨2025新年粤剧展演”在广州粤剧院举行,同时开启“纪念红线女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序幕。
5月1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读剧会在广州友爱路20号的红线女旧居举行。该活动是今年“友爱路20”号人文艺术平台的特色活动之一,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红线女艺术中心、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主办,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卫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戏剧协会承办,广州粤剧院、《老倌有戏》栏目、跨粤文化协办。
12月17日至1月8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红线女艺术中心、广州市荔湾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迪士普音响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聆听·红线女——艺术体验展”在广州首条非遗主题街区——永庆坊内举行,观众可以听为媒,在西关老宅与女姐来一场邂逅,感受她对粤剧的一往情深及其继往开来的时代责任,更有她对人民深切的热爱。
9月25日,“粤剧·非遗——粤剧入选世界非遗十五周年文化沙龙直播活动”在位于广州的红线女旧居举办。粤剧非遗传承人、艺术家、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广大粤剧爱好者分享粤港澳三地在粤剧传承保护与传播推广方面的成果与经验,展现粤剧艺术魅力。
红线女是活跃于上世纪中晚期的粤剧艺术大家,享誉海内外,她所创作的红派艺术代表着当代粤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12月26日,在广州永庆坊,一场讲述红线女一生的艺术体验展“聆听·红线女”正在进行,用珍贵的影像资料和新兴的媒体技术,展现这位粤剧名伶的传奇生平。
粤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域性代表,在粤港澳大湾区这方开放包容、始终立于时代潮头的热土上不断创新发展。繁荣发展粤剧事业关键在人,粤剧大师马师曾、红线女影响深远,名扬海内外,他们的艺术情怀和精神力量仍在海内外激起热烈的文化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