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一个用钱少的活学校 燕子矶国民学校的官名叫作北固乡区立第一国民学校,设在南京燕子矶,离神策门约有十三里的路程。这个学校已经开了好多年,但它的新生命的起点是在今年正月。那时丁超调任这校校长,从事改造,为它开一新纪元。
一提保长,不少看官听起来好熟悉,还不是怹们(她+心们)大都看过李保田老师饰演的《王保长新传》。李保田老师在该剧里精彩演绎了狗不狗,人不人的天下第一保的王保长,王保长又坏又有爱,有才还缺德,王保长的名字叫王耀祖。他的名言,就是现在而今眼目下,我王麻子怎么怎么。
文典骂蒋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注重气节、操守的传统,不畏强暴,不媚时俗。刘文典在安徽大学学潮中的表现,即为其鲜明一例。 “北伐”胜利之后,南方气象一新,各省都兴起办学之风。1928年,刘文典出任安徽大学(学校设在当时的省府安庆)校长。
文|谢泳(厦门大学) 一、国立大学校长的来源及大学理念严格说来,中国现代大学的建立只是二十世纪以后的事。主要以当时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清华大学的建立为标志,其它大学的建立时间大体在这前后。1当时中国大学的主要格局是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三种形式。
大家都知道,蒋介石是黄埔军校校长,他对这个职务也非常看重,一干就是24年,黄埔学生们叫他一声“老校长”,比叫他总统都高兴。其实,蒋介石不光当过全国最大的军校的校长,还当过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大学的校长,就是国立中央大学。
推荐者语 “世事匆匆良辰少,一宵论尽十年心。”很久没有这种心境了,读完《民国三大校长》《我们的朋友胡适之》《从晚清到民国》《再见,大师》这套传统文学书系之后,我告诉自己,可以放一段时间不读书了,要好好地消化、回味、鉴赏这些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大师们。
西汉时期,学校的负责人不是叫校长或者教官,而是称“文学”,如姓张就尊称张文学,姓李就尊称李文学。魏晋后期文学一词成为语言艺术的专用名词,而一个国家最高学府的执掌者,则由国君任命为祭酒,而最初“校长”一词出现在秦朝,是一种下级军官的称呼,其原意是取校尉之长的意思,清末民初,持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制度下,书的机构很多,大多称为馆,学,屋等,例如崇文馆,太学,三味书屋等公私塾,直到辛亥革命前期,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引入西学,办了新式学校,晚清政府迫于压力,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同意在全国范围推广新式学堂,直到1909年西学才成为国民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当时学校的负责人被称为总理或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