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正考】“易”字的十种解释《中华易学大辞典》(上)封面大型专业性权威工具书《中华易学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说:(1)天体,即日月合体之象形字。“日月为易”一语便可以引申出阴阳、日出日落、变易、移易、推易等含义。金栋按:此乃承袭汉人旧说。
【经典钩考】“易”字的十种解释(修订稿)——大型权威性工具书《中华易学大辞典》说:(1)天体,即日月合体之象形字。“日月为易”一语便可以引申出阴阳、日出日落、变易、移易、推易等含义。金栋按:此乃承袭汉人旧说。
在《易经》中,“易”字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变化:易的核心概念是变化和变动。《易经》强调宇宙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变化是事物发展的本质。简单:易也有“简单”的意思,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往往是简单明了的,虽然表面上可能复杂。
其实,作为华夏子民,小到垂髫童子,大到白髯老人,都知道《周易》是一本算卦问卦,趋吉避凶的书。在没有跟随老师学习之前,我也和大部分人一样,认为《周易》就是预测人生的江湖骗术,直到真正用心去学习时,才知道《周易》原来是中国哲学的源头,往大往深里讲,甚至是宇宙的底层算法。
作者:魏德东“易”因何而生,从何而来?“易”的本义是什么?这是易学首先要回答的两个问题。根据目前考古成果,“易”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甲骨文是刻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文字,记载的主要是殷商时期的卜辞,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中国成熟汉字。
《易经》号为儒家六经之首,而且儒道墨以及诸子百家都源于《易经》。据传,《易经》原名《变经》,由于负面影响太大,被更名为《易经》,但并没有很强的文献证据支撑这一说法。孔子晚年喜欢读《易经》,以至于“韦编三绝”。关于《易经》的得名,有多种解释。
《易经》我们都知道有这么一本中华古代经典,但为什么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却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笔者通过学习研究《易经》,也从各个渠道学习参考他人对于“易”字的解读,认为“易”字的含义可以明确,如果深入理解之后,还能为我们的人生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