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上发言表示,未来碳减排路径将是“五碳并举”,即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
10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出席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举办的“2023中国蓝天观察论坛”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实习生 李昌瑞 图近日,在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举办的“2023中国蓝天观察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就我国空气质量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2023年年会8月28日-30日在京举行,国合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机制专题政策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减污降碳协同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从城市尺度来看,2015-2020年间,仅有31.3%的城市实现了PM2.
来源:【中国城市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是实现气候目标和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关键。”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在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举办的“2023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上表示,如果只有减污、没有“双碳”战略的加持,到2030年后 PM2.5浓度降低幅度将会受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记者卢陶然北京报道“减污降碳需要技术支持,更需要两个必要条件去促进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一是要有政策标准,二是要有市场的杠杆。CCER 实际上是与碳交易、碳税并行的市场杠杆。
“世界各国一定程度上都拥有自己的风、光资源,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各国都有机会去‘风光风光’,谁能够抢先抓住这样的机遇,取决于谁能够率先建成大规模稳定的新能源技术体系。”而当前,实现碳中和仍需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
每经记者:张宏 每经编辑:陈星每经12月20日电(记者 张宏)12月19日,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主办的2024中国蓝天观察论坛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围绕中国清洁空气行动实施的成效、进展、挑战与未来方向等重要议题展开探讨与交流。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周二在国是论坛和能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能源中国”论坛上表示,中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可采取五大措施,分别是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以及市场机制融碳。贺克斌具体指出,资源增效减碳就是节能与能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