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正式发布。本次指南最大的亮点是下调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最新的高血压标准为收缩压≥130 mmHg和/或舒张压≥80 mmHg。
高血压,这个看似简单的健康问题,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它不仅可能导致脑溢血、脑梗塞、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还可能引发肾脏疾病、视力衰退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然而,很多人对高血压的认识还停留在“血压值越高,危险性越大”的阶段,却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危险因素。
量血压时姿势不对会“虚高”日前,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文章指出,JAMA子刊发表的一项交叉随机对照研究提示,测量血压时手臂位置不对,会使血压水平出现“虚高”。该研究显示,当测试者将手臂支撑在膝盖上量血压时,收缩压会被高估3.9毫米汞柱,舒张压会被高估4.
专家指出,每周3天或以上、每次30分钟及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可使收缩压(高压)下降5~17毫米汞柱,舒张压(低压)下降2~10毫米汞柱。高血压人群运动看两点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运动时的确伴随一定风险,因此更要注重运动的安全性,选择适合的项目和强度。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