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辅材+主材零增项,100%底价直采,100%正品”“预算即决算”……据法治日报报道,有不少装修公司以“一口价”“全包价”等名义对外宣传,以表面上的低价诱导消费者签订“在先合同”,承诺装修过程中没有额外增项。
夏季,装修行业迎来旺季。“不到9万拎包入住”“人工+辅材+主材零增项”“预算即决算”……当下,“一口价”的全包套餐成为家装市场的主流。然而,不少选择全包套餐的业主却在装修队进场施工后追悔莫及,动辄五六万元的增项非常普遍,所谓的“一口价”全是套路。
“装修价格”是大家装修时最为关注的话题。毕竟涉及到钱的事,就应该了解得明明白白。尤其是这几年挣钱不容易,花费上更应该精打细算。了解装修价格就是要了解市场的基本行价、装修价格的组成、装修各项费用的明细等。说白了,就是要知道这钱花得值不值,避免自己被坑钱。
1.「低价诱饵」→ 增项不断套路:以远低于市场价的“全包套餐”吸引签约,后期通过“漏项”(如防水面积不足、水电改造不包等)疯狂加价。案例:合同写“水电改造按实际结算”,施工时故意绕线,费用翻3倍。防坑:要求合同明确工程量及单价,注明增项不超过总预算5%。2.
装修公司宣称“一口价”22万元,却在装修开始后多出了8万余元的增项费用……前不久在北京买房的蒲女士准备装修房屋,为求省心与某全包装修公司签订了合同,不料装修时产生的增项事宜和施工纠纷给她带来了不少麻烦。蒲女士的经历很多人在装修过程中都遇到过。
原标题:家装套路深几许 如何才能不踩雷宁夏日报记者 李锦 陈思 陶涛 实习生 刘卓然 文/图夏秋两季是装修旺季,很多家庭都会选择这个时间。然而,家装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费时费力又费心,装修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陷阱,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导致装修类的消费纠纷多发。
交定金的目的就是把业主扣住,要知道定金是不可以退的,后悔了的话定金就打水漂了。装修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很多,应该在合同里明确由装修公司负责,不然等业主自己收拾非累死,要是不明确谁负责,那物业就会找业主麻烦,赔付更多的费用。
“说好的5到10万就能全屋整装,结果还要自己出工人费和辅料费,装修公司提供的材料,也没有检测报告和合格标识。”近日,萧山的钟女士讲述了自己在短视频平台找装修团队的遭遇,觉得自己被“套路”了,求助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帮”。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发现,与钟女士有相同遭遇的人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