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在满语中称为“固山”,因而这个高于牛录的最大的单位即称为固山,汉语称“旗”。当时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为了管理户口、田宅、兵籍、诉讼等,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八旗制度。“八旗”是指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这八旗
说到满清就不能不提八旗制度,作为满清统治的基础,八旗从努尔哈赤时代一直贯穿到清末,与满清政权相始终,是满清入主中原的重要军事力量,也是满清走向衰弱的原因之一,其实八旗最开始只有一旗,随着力量的不断增加而不断扩充,最终形成了八旗。
首先大家要晓得的是:八旗,并不是“八个部队”的意思,满清所谓的“旗”,既有战斗人员,也有生产人员,还有行政人员,“旗”既是战斗单位,也是生产单位,还是行政管理单位,简单地说,满清的“旗”= 部队+政府+生产队+眷属。
满洲正黑旗。历史上真的有满洲正黑旗,郭德纲说的一点都没错。正黑旗最开始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只有红黑两色旗,他自己领红旗,弟弟舒尔哈齐领黑旗,后来又有了白旗,由长子褚英统领。到了公元1601年八旗制度正式启用。清史稿记载,那一年秋闰八月,太祖初以黄红白黑四旗统兵,后增四镶旗易黑为蓝。
清末时规模扩大到下辖84个整佐令又两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都是,朝中不少官员也来自镶黄旗。
自此,努尔哈赤正式走上了统一女真之路:他先从统一建州诸部开始,一点点发展壮大起来。即使后来增设到八个旗,按照八旗最小的作战单位:一牛录为300人,努尔哈赤早期的八旗军每一旗也才7500人,7500再乘以8也就是刚好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