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恰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让我们来一起来学习并传承我们的文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每一个字就是一种美德,每个字都铿锵有力,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交朋结友,义薄云天,患难真情,侠肝义胆。”“尊老爱幼,敬重先贤,曾家气节,任重道远。”“世事莫测,族风不变,教育后人,代代相传。”13幢老屋依山而建,阡陌相交,幽径相连,诸如此类教育族人的标语,道路两边随处可见。
作者:陈延斌(江苏师范大学中华家文化研究院教授)“悌德”与“孝德”一起,凝聚成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孝悌之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要义,也是数千年来中国人齐家睦族、禔身范俗的基本规范,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悌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规范“悌德”与“孝德”共同构成仁德的根本。
家风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优良的家风如同一份宝贵的“家产”,饱含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立身之本、为人立之道和处世之基。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要从家风这份厚重“家产”中“继承”修身、治家、报国的优良传统和奋进力量,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引领好社风、形成好国风。
【思想茶座】本期嘉宾:刘余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高长武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党的文献》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王 易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主持人: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编者按在近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
明朝万历年间,理学家沈鲤进一步编纂,制成图文并茂的弘扬八德的一部书籍——《八行图说》。《八行图说》展示和呈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深处,其中的民间规约、习惯、情理、经义虽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但其价值被现代法律制度所体现和沿用。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撑天八根大柱,慈爱温良敬让谦和是治人几个神方。”这是成都龙泉驿区洛带镇金龙村《叶氏族谱》里的记载。跟着记者走进四川客家家风馆,看看客家人有哪些家规?封面新闻记者 杨霁月【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孝悌忠信无外伦纪 礼义廉耻莫大纲常”,这副对联挂在马家大院,是马氏家族的家训家规。200多年来,马氏后人在家规的约束下繁衍生息。马家大院,位于四川南部县长坪镇马家沟,马氏先祖、清初总兵马礼祥告老还乡后,定家规修大院。大院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建筑艺术的瑰宝。
□本报记者 张海涛 王冰珂俗语讲,“七不出,八不归”。“七不出”指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七样物品要置办好才可以出门。“八不归”指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样事情要做好才可以回家。永言孝思,思孝维则,孝是百善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