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24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展览会开幕式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之间发生了被看成是两个阵营的一次大辩论,也被新闻界称之为“厨房辩论”或是“索科尔尼基最高级会议”。
“核战争”还是“核禁令”?选择权在你。在9月26日“彻底消除核武器国际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致辞称:和平的未来取决于结束核威胁。反对核试验、遏制核军备竞赛、降低核战争风险,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行动。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安全局势的变化,人们对重启核试验的担忧不断增多。
其实,直到1942年正式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美苏领导人才有机会直接会面,开始交往。二战爆发,抱定孤立主义的北美鹰酱,坐岸观火,大发战争财,可惜发生珍珠港事件,烧到自己屁股,这才不得不顺势下场,来捍卫西方的价值。
国内有些人,一谈到苏联解体,就会骂戈尔巴乔夫,的确,当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3月成为苏联的第七代领导人的时候,这个超级大国似乎依然显示着它的超级大国的一切外部体征:辽阔的国土、强大的军备、坚不可摧的政治控制、看似还算稳定的国民经济、在欧洲有一堆的卫星国,对亚非拉一些小盟友在意识形态上的影响力等等。
1994年,时任总统克林顿,前总统布什,里根,卡特,福特等5名总统齐聚。他们不是为了国家未来,制定发展策略,也不是为了政治联盟,而是来参加一位总统的葬礼,他就是美国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美国前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同样还是这个人,1959年在美国加斯特农场,望着美国那一望无际的玉米,他手拿玉米棒笑开怀,然而却没想到,在苏联大面积推广因为气候原因导致颗粒无收,造成了苏联大面积的饥荒,而他也自此被冠上苏穗宗,玉米大帝等等外号。
勃列日涅夫迅速作出积极反应,派出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从12月开始,先后与西德代表进行了共15轮谈判,在克服了一系列障碍之后,1970年8月12日,勃兰特亲自来到莫斯科,签署《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条约》,史称《莫斯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