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日前发表了一篇《“娘炮形象”等畸形审美必须遏制》的文章,就当前戏子圈内盛行的“花美男”形象,男不男女不女,进行了严厉批驳,其中有一个词让我印象深刻——雌雄难辨,让我这个文学爱好者不仅想到了学生时代学过的《木兰辞》,其中有一句“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提起花木兰,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个为了保护父亲而选择易装参军,横戈跃马骁勇善战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她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常出现在通俗文学与戏剧影视作品中,从大众耳熟能详的乐府《木兰诗》,到明代才子徐渭所写的知名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再到迪士尼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卡通电影《花木兰》,这位扮男装的传奇女子不断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解读。
许多人都问:为什么木兰从军十二年,没人认出她是女的呢?其实《木兰辞》 的谜团,不止于此。比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是又说“同行十二年”,则木兰到底从军几年呢?为何临尾木兰说到安能辨我是雄雌时,偏要“双兔傍地走”呢?明明就她一个人嘛。
豆瓣电影评分从两天前的4.9降至4.7,73320位观众中,为电影打出二星及以下评价的观众占到了58.3%,换言之,目前有四万两千多名对《花木兰》打出了差评。预计电影正式上映后,豆瓣评分还会再降,有专业人士预测《花木兰》的最终豆瓣评分落点将在3.9左右。明天即将上映的《花木兰》预售票房不到八百万,远不及前段时间《八佰》《信条》甚至是重映片《哈利波特与密室》的预售票房,按照目前的影评来看,后期想靠电影口碑翻转票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