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县豫剧一团,亦称河南省板车剧团,上世纪七十年代因板车精神而成为全国文艺系统的一面旗帜。主持会议的,是鄢陵县文广旅局局长王春彪,参会的有:许昌市文化局副局长段建伟,鄢陵县副县长靳喜民,许昌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文化局局长、作家马炎心,许昌市文化局原副局长、剧作家王晓思,剧作家贾凤祥,许昌戏曲艺术发展中心主任、《少年甘罗》导演黄力杨,鄢陵县政协原副主席、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刘根旺,鄢陵县科技局原副局长、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张瑞铮,鄢陵县文联原主席、作协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赵俊峰,豫剧唐派弟子、《少年甘罗》编剧冯振庭,鄢陵县文广旅局副局长麻京乐。
为丰富群众文化需求,满足文化需要,由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许昌市东城区管委会主办,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许昌市戏剧家协会承办,金鼎钧窑有限公司协办的“金鼎杯”许昌市第八届戏剧大赛将于2020年9月3日正式开赛。
新华社郑州2月25日电 正月里,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址坊镇湾张村的村口,许昌市鄢陵县豫剧一团的演员们正忙着准备演出,尽管寒气逼人,仍有不少村民早早到来,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准备完毕,35岁的汪晓龙敲起了锣鼓,向村民们发出即将开演的“通知”,更多看大戏的人陆续涌了过来。
潘从明(左)在指导班组成员操作设备。 本报记者 赵帅杰摄 吴先哲在向养殖户了解生产情况。 许金端摄 王月秋(右)在和老人玩益智健脑小游戏。 本报记者 方 圆摄 吴智在操作灌注系统阀门。 刘悦湘摄 板车剧团演员在为村民表演。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10月1日傍晚,在鄢陵县张桥镇和寨村文化大院,戏台还没搭好,有很多人就早早过来占一个好位置。68岁的村民王华国搬着板凳来到现场,“‘板车剧团’的戏,怎么听都听不够。”此刻在舞台上忙碌着的就是鄢陵县豫剧一团。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豫剧团的演员们,拉着自制木板车,到千村万户送戏,让豫剧在田间地头经久传唱。60年来,从最早的板车、架子车,到如今的大篷汽车、流动舞台车,时代在变迁、设备在更新、曲目在创新,“板车剧团”为民初心从未改变。初心最美,美在坚守。
原标题:根向下扎 花向上开(人文茶座)台上唱腔婉转、舞姿飘逸,台下聚精会神、掌声连连。近年来,越来越多文艺院团积极开展送戏下乡,不但令乡村群众大饱眼福、大过戏瘾,也激发了文艺院团的生机活力,坚定了传承发展传统戏曲的信心。
河南日报记者 王平 通讯员 王永涛台上一通锣鼓声,台下顿时鸦雀无声。2月9日上午,在长葛市老城镇疙塔庙村文化大院,新搭建的舞台上,挂着“‘板车剧团’送戏下乡”的横幅,鄢陵县豫剧一团的演员们依次从幕后入场,唱、念、做、打样样娴熟,将经典豫剧《五世请缨》呈现在村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