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是指在工程建造过程中, 充分应用物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机器人等相关设备,通过人机交互、感知、 决策、 执行和反馈, 尽可能地解放人力,从体力替代逐步发展到脑力增强,达到安全建造的目的,提高建筑的性价比和可靠性,解决建筑行业低效率、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提高工程建造的生产力和效率, 提升人的创造力和科学决策能力。
对建筑业而言,智能建造是指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和相关技术,通过应用智能化系统,提高建造的智能化水平,减少建造过程对人工的依赖,从而使建造的品质和效率更高,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节材省工、节能减碳的目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印发《关于公布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明确,北京、天津、保定、河北雄安新区、沈阳、哈尔滨、苏州、南京、温州、嘉兴、台州、合肥、厦门、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佛山、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24个城市将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积极探索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近期国家明确,机器代人,开展智能建造试点位置。有城市发出“单项5万平米以上的房建项目,从5月起,政府投资项目率先试用建筑机器人,今年年底前全面使用机器人辅助施工。”工地都要开始使用机器人了,有人不禁想问,智能建造是什么?工地机器人能做哪些活儿?我们今天来一起了解一下。
2020年7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