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后母戊大方鼎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围绕后母戊鼎的出土,曾发生了一连串故事。1928年10月,国民党政府成立了考古队,对河南安阳殷墟进行考古发掘,至1937年相继发现了大量的文物、许多重要遗址。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有一个巨大的青铜鼎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后母戊鼎。原来名叫“司母戊鼎”,2011年3月底,这件国宝青铜器正式改名为“后母戊鼎”。它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所有出土的铜鼎中最大最重的:重达832.
上世纪三十年代,河南安阳,一个巨大的青铜方鼎,被当地村民盗挖出来,此鼎正是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后母戊大方鼎,当时大鼎出土之日,正是日军侵华之时,方鼎的出土,让很多人寝食难安,有人担心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方鼎得不到保护,有人则是觊觎方鼎。
鼎鼎有名的国宝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安阳市殷都区北蒙街道办的武官村,11月4日,记者来到这里,听了当年这件国宝发掘及保护免受日本侵略者掠夺的故事,惊心动魄;如今,当年护宝人的后代,又在复兴青铜文化,欲打造河南一流的民俗文化村。
据国家博物馆消息,著名文物专家和考古学家,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研究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孙机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6月15日上午8时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商代晚期的青铜大方鼎,因其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被称为后母戊鼎。大鼎通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832.84千克,是商代最大的青铜器,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出。
6月15日,国家博物馆发布讣告,著名文物专家和考古学家,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研究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孙机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6月15日上午8时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三千九百多年前,殷商国力强盛,工匠们正在完成一项大型工程——铸造一个巨大的青铜器,这在当时堪称尖端科技。从最初采矿、冶炼,再到运输、合金、铸造、修饰成型,过程漫长。它,就是我们熟知的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因鼎身的三字铭文“后母戊”而得名。
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在河南安阳正式开馆。洹水之滨,一座青铜色的博物馆拔地而起,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馆内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首次亮相,描绘出一幅商王朝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