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上看,江西处“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战略地位,它的南部毗连粤北,梅岭又是由广东北上的孔道。电报中指出攻赣有三个时期,确切地表达是有三种时机,但当时电报重点是考虑第一种时机,即攻克武汉后就对江西举行进攻,可见,其主导思想是:不论福建的周荫人是否攻江西或广东,只要一当北伐军攻下武昌就对江西转入进攻。
前几年,有位外号萨大嘴的历史发明家巧鼓簧舌,狂吹民国军事大家蒋百里,忽悠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从天皇赐佩刀,到持久战的发明家,还有什么“抗日战争总战略制定者”,整得满世界他的信众们听风就是雨,见佛就叩头啊!
1918年9月,蒋百里参加“欧洲考察团”,回国后发表《德国战败之诸因》一文,详细分析了当时德国在形势、政略、军略上的失败,得出德国军国主义的失败乃“军阀之祸”所致的结论,从而改变了自己以往认为军队可以改变一切的思想,发现比军队更好深刻而有力的战争决定因素是老百姓。
看了蒋百里先生的有关材料,很倾服于他的军事预见性,真的不愧是百里挑一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但百里先生有一个最大的弱点,也许就是他英年早逝的原因之一吧。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1882年出生于浙江海宁硖石镇。
蒋百里 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浙江杭州人,中国近代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国民党高级军事顾问。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赴德国研习军事。1912年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1938年5月起代理陆军大学校长,11月,病逝于任上。追赠陆军上将军衔。
民国时期国民党方面虽然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但其性质仍然是一个非常松散、成员非常复杂的利益集团,一直到被赶到台湾,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贪污腐败的特点都没有改变,这也导致其难以吸引真正优秀的人才,可以称为军事战略家的更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