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1897年3月-1971年9月),字大颐,自署阿寿,于1897年生于浙江省宁海县。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他的艺术作品不仅对中国现代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代艺术家们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冲 通讯员 项聪颖为纪念20世纪宁波籍中国画坛巨匠潘天寿先生的艺术成就与贡献,12月28日,“大颐寿者——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潘天寿书画作品展”在宁波博物院(宁波博物馆院区)三楼南特展馆开展。该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3月30日。
中国画坛巨匠吴昌硕诞辰180周年之际,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百年巨匠——吴昌硕》日前在全国卫视和地方台及“学习强国”平台、人民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视听”APP等新媒体陆续播出。
潘天寿 || 纪录片《百年巨匠》·美术篇简介潘天寿(1897—1971),早年名天授,字大颐,浙江宁海人,现代画家、教育家。擅画花鸟、山水,兼善指画,亦能书法、诗词、篆刻。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清漓风光图(中国画) 李可染丰乐图(中国画) 黄胄盘中樱桃(中国画) 齐白石任重道远(中国画) 吴作人长江万里图(油画·局部) 吴冠中山岳钟英(中国画) 李苦禅【艺境观象】在中国近现代众多求索者中,勇立潮头的书画艺术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目前,“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正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展出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40余位艺术家近200组件作品,吸引人们前来观展欣赏。8月2日,参观者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欣赏吴作人作品《熊猫》。
揭牌仪式 中国美术学院供图中新网杭州4月8日电 (童笑雨)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暨2023“国美发布”在浙江杭州启幕。现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成立,“百年巨匠”研究工程也正式启动。
原标题:百年书画巨匠真迹集结展出本报记者 甘南摄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李可染、刘海粟、李苦禅……一长串在美术史上光彩夺目的名字,在同一个展览上相遇。9日,“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面向公众开放。
2023年7月8日—10月16日,“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之后又一重量级展览“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将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该展是民生现代美术馆文明系列大展之“文明的传承”篇,同时也是备受关注的暑假档文化大展,展览自7月9日起将正式对公众开放。
国画,植根于华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沃土之中,历经2千多年,是中华民族的哲学观念、思维方式、文化素养、审美意识等等融为一体的完整艺术体系,与西方的油画形成了两座并峙的造型艺术高峰。潘天寿 早年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浙江宁海人。
潘天寿:“余作毛笔画外,间作指头画。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指趣之相异,互为参证耳。原来,潘天寿用指头作画,是为了在平常用的毛笔上发生变化,通过这种变化,找到毛笔与指头之间的不同技法和情趣,从而打破毛笔作画的常规,最终还是为了使自己的艺术得以开拓和创新。
潮新闻客户端 陈永怡《画之大者:黄宾虹、潘天寿艺术解读》 童中焘/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童中焘先生是当代中国画坛难得一见的艺理兼通之名家硕彦。他熟读画史画论,通晓中外哲学,且知明行笃,常能指摘时病,令人有振聋发聩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