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网站发布了王毅部长的新致辞,开篇便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在百年变局、中美对抗,以及中国努力变革全球治理、构建全球新秩序的大背景下,外交工作不仅已经成为中美冲突的第一线,而且成为最能体现中国传统义理文化的领域之一。
孔子的学说和思想,自汉代以后,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孔子被尊为圣人。其修齐治平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孙中山重视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来为革命事业服务,其对孔子的学说非常推崇,在演说中多次引用孔子言论,对其有着高度的评价。
——————————孔子的第一身份是教师,所谓“大成至圣先师”。相对于此前专属于王公贵胄的泮宫黉学,孔子兴办的是有教无类的社会教育。《论语》真实生动地载明,孔子教育课程的设置中,有礼乐书数御射六门专业课,还有一门“思政课”。并且,这门思政课具有首要课程的重要属性。
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为:是,表判断。与:同“举”,推举。修:培养。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
编者按: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系列微视频《成语里的中国——二十大报告经典成语解读》,旨在引导广大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推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编者按: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出自孔子的《论语》,说明新知识、新学问往往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引用这句话,以此来告诉我们,“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