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人呕心沥血,四十五年殚精竭虑,用女娲补天般的执着担当,用愚公移山般的坚持不懈,用精卫填海般的锲而不舍,用夸父逐日般的忘我追求,造就《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也铸造出执着追求、精业创新 、传承发展、忘我奉献的大医精神!
生于1920年的张效房,求学于“河南大学在潭头”的艰难抗战时期,受教于“济济多士,风雨一堂”的诸位学术大家,磨砺于风雨如磐的动荡年代,收获于新中国的蓬勃发展时期。他的人生只有两个章节:“先生”与“先生”。一为师,一为医。
来源:【大河健康报】日前,中国眼科界泰斗、105岁的张效房教授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眼科三病房开展教学查房活动。随后,他赠送医护人员三本最新版的英文杂志,鼓励大家继续保持行而不辍的学习态度。在医生办公室,2023级硕士研究生韩艺琳用英文进行了病历汇报。
阅读提要:在他心里,只有病人才是第一位的。4年前,100岁的张效房还坚持每周去郑大一附院出诊。直到现在,他出行都是骑着黑色电动小三轮车,那是他多年来出门的指定“座驾”。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坐轮椅,张效房总是说,“我还能走、能动,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伟大时刻,在喜迎自己93岁生日的校庆之际,郑州大学将时针倒拨,走进百年党史,走进红色校史,回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铭记在党建引领下与国家同频共振实现的跨越发展,再现一代代郑大人在坚守初心使命中育人育才、服务社会的动人瞬间。
前列腺动过大手术,后来又突发脑梗塞,2004年查出肾癌,直接切掉一个肾...患癌16年后,现年100岁的“眼科泰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效房教授,依然坚持坐诊,还帮学生修改论文、自己编写书籍。
来源:【大河健康报】大河健康报记者 王嘉译 关雅昕 实习生 张馨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倡导和推动家庭及全社会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7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发布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附文末)。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一位百岁老党员依然坚持每周二坐诊,他就是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和眼外伤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张效房教授。1920年10月,张效房出生于医学世家,从小立志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