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纪实新闻作品《Who is the bad artist friend》中的主人公Dorland,因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捐献器官的经历,而让一位在聊天群里默默潜水的同是作家的“朋友”Larson获得天降的素材。
据《印度快报》15日报道,印度国家器官和组织移植机构的数据显示,1995-2021年间,印度有逾3.6万人接受器官移植手术,其中4/5的活体捐献者是女性,4/5的接受者为男性,这些惊人的数字在印度引发广泛关注。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转化医学》上发表了一项早期临床试验结果:在移植前一周向活体肝移植接受者输注来自捐献者的免疫细胞是可行且安全的,并且可能使接受者成功摆脱免疫抑制剂,而不会排斥移植的器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是一项涉及医学、伦理、法律和社会等问题的医疗活动,为了尊重和保护人体器官捐献人和移植接受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了《人体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工作规则》明确,在人体器官捐献、获取和移植过程中,要遵循有利、不伤害、尊重生命
长期以来,许多的文学或电影作品都利用这种想法来渲染恐怖的气氛,例如小说家毛里斯雷纳德的“疯狂置换”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钢琴家在事故当中失去了双手,却移植了一名杀人犯的手,所以钢琴家忽然就有了杀人的冲动。
朱文强/文一起发生于东莞的“割肾事件”再次引爆了中国人体器官买卖黑市的话题。2012年2月24日,重庆籍28岁男子舒磊在昏迷5天后,发现自己的左肾不翼而飞,留给他的只有一道深深的伤口和2万元钱。与此类似的案件在近年内屡屡见诸报端,中国器官移植的困境渐次暴露。
来源:【长城网】器官捐献,是一场生命的接力。河北新闻联播报道,截至目前,河北省登记器官捐献的志愿者人数已经超过28万人,累计实现器官捐献732例。捐献者用无私与大爱,与人世间进行了另一种重逢。人体的哪些器官可以捐献?
器官移植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有效医疗手段。但因为器官短缺,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在中国,每年有30万器官衰竭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他们之中只有2万人左右能得到移植手术的机会。每年的6月11日是“中国器官捐献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