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李世民的盛世长歌”正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展览汇聚15家文博单位的249件展品,以唐太宗李世民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千古一帝”的人生历程,以及由他带来的盛世繁华。一件出自法门寺地宫的玻璃盘,静静地躺在展柜中,发着淡蓝的幽光,把我们的目光引向历史的深处。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玻璃是人类历史上研制的最重要材料之一。在古代,源自西方的玻璃怎样传入和影响中国?中国又是如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制作玻璃?这些议题长期以来颇受关注,学界也持续开展研究。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特任副研究员吕骎骎与合作者合作,通过对公元前第一千纪地中海泡碱玻璃的成分数据进行详细考察,提出泡碱玻璃可分为四个技术类别,发现其中第二类玻璃以玻璃珠的形式分布于黑海和欧亚草原沿线,并于春秋战国之交集中在我国出现,与中国古玻璃起源时间接近。
封面新闻记者 赵紫萱你见过用玻璃制作的“永生花”吗?娇嫩的花瓣上挂着金莹剔透的水珠,花蕊根根细长分明,翠绿的树叶纹理清晰......这是成都女生王慧在1000度火焰高温下烧制的作品。作为国家非遗项目的“灯工玻璃”,因为上手快、设备简易等特点,最近在年轻人中十分“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