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过后的广州珠江水位上涨。 南都拍客 张晓萍 摄 4月1日起,我国正式进入汛期。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上旬,江南、华南北部等地降雨显著偏多,强对流天气多发。水利部预测,今年汛期我国总体形势旱涝并发、涝重于旱。
导语:今日入伏,老话说“一年旱涝看入伏”,什么意思?下半年还会有大涝吗?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是怎么判断的,早了解早做防备!今天是公历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十,是今年“三伏天”正式“入伏”的日子。从时间安排上来看,今年的三伏天是从7月15日开始,一直延续到8月23日,共计40天。
记者从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了解到,预计今年汛期长江流域涝重于旱,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两湖水系北部可能发生较大洪水。根据预测,2024年汛期长江流域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涝重于旱,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可能出现旱涝并存局面。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4月1日电(欧阳易佳)据水利部消息,从今日起我国正式进入2024年汛期,与多年平均入汛日期一致。水利部预测,今年汛期我国总体形势旱涝并发、涝重于旱。每年4月1日前后,随着南方降雨增多,我国由南向北开始陆续进入汛期。
发布会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钟常宇 图澎湃新闻4月12日从浙江省水利厅举办的“汛来问江河”2024新闻发布会获悉,结合气象部门对4月至9月气候预测和全国水文中长期趋势预测会商结论,浙江省今年水文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汛期旱涝并发、涝重于旱,暴雨洪水等事件趋多趋频。
水利部今天(4月1日)发布,从今天起我国正式进入汛期。受极端气候影响,今年汛期我国总体形势旱涝并发、涝重于旱。今年以来,我国平均降水量为61毫米,接近常年同期,但珠江流域西江北江东江、以及长江流域中下游等主要江河来水较常年同期偏少2-6成。
今年4月1日,我国进入汛期。据水利部预测,今年6月至8月,我国可能旱涝并发、涝重于旱,七大江河均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水利部门紧盯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等重点领域,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提升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运用新技术提升预报精准度,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
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实习生 张倩进入7月,四川多地仿佛开启了雨水循环播放键,天都下“漏”了。正值四川主汛期,今年汛期,四川为何那么多雨?雨还要下到什么时候?如何应对持续强降雨?7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上,四川省气象局进行了官方回应。
中国网4月10日讯 据气象部门预测,2024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涝重于旱,东部降水总体偏多;全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总体强度偏强。结合气象和地震等部门预测综合研判,今年地质灾害总体趋势较近五年平均水平偏高或接近。
4月12日,重庆市水利局召开2024年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分析研判今年全市汛情旱情形势,安排部署今年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工作。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会上获悉,据预测,2024年重庆气候年景偏差,呈现大雨偏早、降水偏多、暴雨偏强、高温偏多,总体涝重于旱的趋势。
#头条首发大赛##头条创作挑战赛##冷夏#导读:“是涝是旱,就看四月十五”,今日四月十五,今夏雨多有大涝?今天已经到农历四月十五了。农历四月在按照夏历说法,四月是巳月,五月是午月。我们会发现,夏历月份是根据十二地支的十二个字来记录农历十二个月的。
最近一段时间,北方和南方的天气呈现了旱和涝的两个极端。本周一,水利部副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用了八个字解读我国当前的旱涝形势,“南涝北旱,旱涝并发”。他还用了一个通俗的说法,北方正在遭遇“酷热烤”,而南方正在经历“暴力梅”。
南都讯 记者王森 发自北京 连日来,随着南方多地经历较强降雨,北方一些地区的旱情却尤为严重,这一现象的成因是什么?在中国气象局于6月24日举行的线上媒体通气会上,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介绍,“北方高温、南方暴雨”是在梅雨期较为常见的气候现象。
入“梅”了!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和未来预测的综合分析研判: 我国长江中下游梅雨已于6月17日开始,较常年(6月14日)偏晚3天;江淮地区在6月19日入梅,较常年(6月23日)偏早4天。今年梅雨开场就十分“暴力”。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开始影响我国的主雨带将逐步开始北抬由之前的江淮地区移动至黄淮地区预计14日至18日四川盆地北部、河南东部和南部山东、苏皖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期今年有哪些情况需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