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刷着刷着就找不到了,如果你觉得需要可以点个关注。1942年5月,在M7自行火炮生产不足1个月的时间内,它又再次被改造,把炮弹的上限由24发提升至69发,其中7发炮弹安置在车身左侧,5发在右侧,剩余的安放在装甲板下面。
铁血宰相俾斯麦曾在他的一次演讲上说,“真理只在大炮射程范围内,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真理的范围”承载者:威力强劲的现代化自行火炮。有句大家都熟悉的帝国主义名言:“真理就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这句话真实描述了国际社会的“丛林规则”。
而德军则很早就意识到了自行火炮的必要性,并不断地发展这一类作战兵器。随后首先诞生的就是15cm s.IG.33 Sfauf.PzKpfw.I.Ausf.B“野牛”自行火炮,该炮采用一号B型坦克底盘,主武器为一门150mm的s.IG.33型步兵炮,于1940年参加了法国战役,并一直被德军用至1943年。
突击炮是什么?突击炮诞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基于坦克的底盘改进,有着与坦克同等的防护与相近的火力,可以反建筑、反碉堡、反工事、反坦克,还可以配合友军装甲一起行动,是一种具有机动能力的移动火炮,但是二战期间的突击炮并没有炮塔,并移动速度与坦克一样,机动能力和反应能力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