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医生的,其实很理解病人的急迫心情,由于对医学知识不了解,可能自己生了一点小病,就很恐慌。前段时间,有位患者来找我,他说:“我几个月前体检的时候,做彩超有肝钙化灶,您不是说没什么大问题吗?怎么现在又变成胆管结石了?”
日常超声检查过程中老有患者问“大夫,我肝上那个钙化灶还有吗,现在多大了啊”,“哪来的钙化灶,没有啊,别着急,我再看看,你这不是个钙化灶,是个肝内胆管结石啊”,患者一听到“结石”两个字就紧张了,而且很疑惑,那么今天就跟大家解读一下日常肝脏超声检查过程中非常常见而且非常容易混淆的两个疾病,肝内钙化灶和肝内胆管结石。
肝右叶钙化灶一般是指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肝脏右叶出现高密度影,提示肝脏曾经受损并已经修复,形成瘢痕,这种情况通常是不可逆转的,也就是无法自行痊愈,但是钙化灶本身是良性病变,一般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也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
据健康时报钙化,并不是疾病的名称,而是疾病引起的一种现象,是影像学(超声、CT)的一个征象。它可以是机体代谢后的产物,也可以是组织器官感染发炎后的留下的痕迹,还有可能是肿瘤发展过程中反应而形成的组织变化。
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肝内钙化灶,在一次体检中偶然得知患有这种疾病,多于它的了解又非常少,就会产生很多疑问,肝内钙化灶严重吗?该怎么应对?下面就是关于这种疾病的详细解释和科学应对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什么是肝钙化?
做腹部B超检查发现肝囊肿、肝钙化灶、胆囊结石或息肉要异常戒备还是平和对待?专家教您理性观察、科学评判正确应对肝脏和胆囊出现的问题腹部超声是体检中特别重要的一种检查方法,肝、胆、胰、脾、肾是常规检查的部位。肝脏的常见疾病有肝硬化、脂肪肝、肝囊肿;胆囊的常见疾病有胆囊炎、结石、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