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国务卿,是打破美国政治外交界“玻璃天花板”的女性。50年前,她曾受到南斯拉夫的庇护,50年后,她却选择用轰炸来回报这份“恩情”。虎口脱险的犹太女孩——玛德琳·奥尔布赖特提起奥尔布赖特,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她在政治上的铁腕、强势。
2014年4月4日,华盛顿特区,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这位美国第39任总统,来自美国南方佐治亚州的花生种植农场,因为任内两位数的通货膨胀、高油价、高利率,以及对他政治生涯造成最大伤害的伊朗人质事件,败给了对手、共和党人罗纳德·里根。
参考消息网6月22日报道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8日刊登题为《无论谁胜选,美国例外论都将消亡》的文章,作者是安德烈亚斯·克拉思。文章摘编如下:规划美国未来外交政策的一种简单方式就是设定两种情境,将其作为二元选择。要么唐纳德·特朗普重返白宫,美国会变得奉行孤立主义。
原外交部长李肇星退休后,出版了一本《说不尽的外交》,记载了很多自己经历过的外交大事,尤其是要求美国总统克林顿道歉。这件事的起因,就是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中打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也遭到了美军飞机的轰炸。
2月20日,针对美国驻巴拿马使馆关于新任南方司令部司令访问巴拿马的新闻稿中提及:将同巴方官员探讨“避免运河区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控制”,中国驻巴拿马使馆严正声明如下:中方从未参与运河管理运营,从不插手运河事务,所谓中国控制运河纯属谎言。
资讯不枯燥,其实很有聊。今天,我们选择了几家阿拉伯媒体的文章,聊一聊西方在巴以冲突中的“双标”。特别是面对加沙地带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妇女和儿童死亡时,西方很多善良的民众都在高呼停火谴责暴力,为何一些往日特别高调的女权主义者们却异常沉默。
文|西风吹行客编辑|西风吹行客前言专家这个词,在很多民众心里边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了,最近一段时间有太多所谓的专家,在大众面前大放厥词,从可以将多余的房子租出去到到生孩子可以让亲戚帮忙养,这些言论让专家的公信力大幅度下降。
当地时间23日,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逝世。当地时间3月23日,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家人在社交网站上宣布,当天早些时候,奥尔布赖特因为癌症去世,终年84岁。奥尔布赖特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布拉格,于1957年获得美国公民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