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军队在单兵装备方面并不比美军差多少,毕竟曾经也是工业底蕴深厚的日不落帝国,在某些军用装备上自然拥有着属于大不列颠的个人特色,就比如说英军这种样式独特的盒式手电筒,这种构造上极富欧洲传统特色的铁路信号灯式手电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英军士兵作为主要夜间照明工具来使用的,虽然比不上美军T型手电筒的轻巧便捷易携带,但是也拥有在结实耐用电力足的特点。
如果说有这么一款手电筒它不需要电池,你会想到它以什么能量驱动?太阳能?风力?水力?还是某种特殊的化学变化?其实都不是。目前,有一款叫Lumen的手电筒正在 Kickstarter 上众筹,它不要电池不要太阳能也不要风力,它要的仅仅是我们的体温。
这款手电筒名叫 Lumen ,它不需要额外的电池,唯一的能量来源就是你。在这个手电筒上有一个热电发电机( TEG )的陶瓷部件,它的上下部分分别感受到你手指的温度和环境的温度,两者的温度差就足以发电,让手电筒工作。
近年我国的抗日神剧层出不穷,雷爆了许多观众的三观和智商,可偏偏就是有人爱看,市场还是很火爆的。不过神剧虽雷,却也不是任何剧情都是夸张的,例如日军炮楼上一般都会安装探照灯,明晃晃的灯光使得中国战士在夜间难以在炮楼附近活动或者执行各项任务。
Lumen 不需要太阳能发电、不需要风能、电池等发电,其实是靠体温发电!体温发电手电筒的工作原理?体温发电是通过半导体利用温差来获取电能,温差发电的基本原理是“泽贝克”效应,当两种不同的金属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当两个连接点的温度不一样是就会产生微小的电压。
比如二战期间,美国某用电气制造的大型探照灯,使用陀螺仪式的灯架,内部采用直径达152.4 厘米镀铑的盘状凹面镜,最大输出能力高达 8亿只烛光的碳电弧光源,每个探照灯都配备专用的 15 千瓦柴油发电机,夜间有效照距可高达 45 到 56 公里。
先说说什么是战术手电吧:市面上有很多手电商品标题都打上了“战术手电”的标签,其实大多数手电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术手电,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是真战术手电,缺一不可:根据战术手电的握持方式,必须要有尾按,对于一般人来说鼠尾可以没有。
要想获得夜视功能,就需要使用红外照射灯照射目标区域,如此才能形成稳定的影像,这种操作在二战时并不存在问题,因为对手没有夜视设备,但是在战后却成了一大问题,假如战场上双方都装备了同类设备,己方在打开红外大灯的时候也顺便帮敌人点亮了视野,自己反而成了活靶子,尤其是功率较低的坦克更像是一盏点亮的灯笼在阵地上移动。
拐角灯,也称L形手电,最早源于二战时美国陆军,因为标准的长圆形手电筒在大部分情况下都需要士兵专门空出一只手操作,而在极端情况下,双手士兵无法在使用武器的同时,挪 出一只手使用手电,因此,美国陆军将军用手电筒改为了灯头呈90度的倒L形手电,使用时可以挂在胸前,或放在胸前口袋内,或立于地面,解放双手,免提使用。
其实在当时,美军的优势不单单体现在武器装备上,诸如钢盔、军服、水壶等其他装备,不论数量、质量还是性能上,都依然有了领先于世界诸国的趋势,尤其是鼎鼎有名的TL-122 系列“L”手电筒、A-11军用手表,还有看似毫不起眼但是又不可或缺的军用打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