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里吃出蓝色塑料”“餐品与实物不符”“饭菜里出现头发”“菜品洒漏严重”……伴随网络经济高速发展,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却成为不少市民外卖点餐的烦恼。连日来,3·15晚报维权联盟热线电话响个不停,不少市民致电咨询,如果在外卖点餐中遇到消费纠纷,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看了些年轻打工仔吐槽,确实让人心怀同情。有人说:自己在大学课余,当骑手或代驾,屡遭刁难,倍感凄凉。有人在饭店里当厨师,老板制定苛刻规定,譬如锅离灶不关火罚600,上菜超时限罚800,经验和能力不足的厨师被罚到躲在角落哭泣。
从网上披露的信息来看,此单外卖是因顾客手机号码有误导致无法正常配送,还要求更换配送地址。消费者希望外卖能够高效、准时,但是遇到问题时,往往投诉无门,一旦提交“差评”,很有可能受到外卖员的报复,像上海一位消费者因外卖员服务态度恶劣给其差评后,外卖员竟上门威胁,称“三分钟内不删除差评就弄死她”。
“因为下雨超时几分钟,这单被打了低星,我要申诉一下看能不能通过。”4月10日,记者在北京朝阳区高碑店见到外卖骑手李大亮时,他刚刚结束上午的订单配送工作。看着骑手端APP上的记录,他有些发愁:“半个月里,已经有好几单被给了两三星评价。差评会扣分,星级降低了还会影响我每单的奖励。
导语:随着外卖行业井喷式迸发,高昂打包费、过度包装、包装封签、包装污染等问题随之袭来。据调查,消费者多有被外卖包装花式“刺伤”的经历。小小的外卖包装究竟暗藏何种玄机?奥一新闻记者进行“不省心的‘刺客’——外卖包装餐具乱象调查”系列调查报道。
本是为了监督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服务者的差评机制,现实中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最近《工人日报》的报道再次关注这个问题,而关注的侧重点,放在了被监督的群体身上。不出所料,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对当下的差评机制,一肚子苦水。
来源:【新甘肃】□ 冯海宁“有投诉不仅会被罚钱,还意味着好评率、服务分都受到影响,这直接关系到平台给我们的派单量。”面对不合理的投诉和差评,外卖骑手王景会向平台申诉,但时常申诉无果。多名平台就业人员表示,他们和王景一样,时常遇到申诉被拒甚至无处申诉等情况。
随餐可乐要收包装费、奶茶配料分装收取包装费、烧烤烤串每一串都收包装费,勾选餐食口味也要收包装费……在“按件收取包装费”的叠加效应之下,看似不起眼的外卖包装单价,累积起来甚至能占到一次外卖点餐费用的1/2。
□吴睿鸫面对不合理的投诉和差评,不少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反映,通过平台申诉往往困难重重,很难成功。对此,专业人士建议多渠道听取劳动者意见诉求,引导平台企业和劳动者在奖惩办法等方面进行协商,畅通申诉之路。
平时点外卖的时候,你可能会看红包、满减等优惠活动,但你会注意打包费吗?近日,嘴馋的张同学点了一份60块钱的外卖,到手后他无意扫了一眼小票,发现其中竟然包含了8块2的打包费。“以前只是看看配送费,都没注意到这一块,真是被吓到了,没想到遇到了‘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