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参观,陈永贵一见到农民们,就像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显得格外亲切,他在场上毫不避讳地提到:“我这个人最认实,我到过很多地方,我还是觉得包产到户好,”这句话不仅是在表明他个人的看法,更是在传达一种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支持,他这番话,简直就像是给农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大家听了都心里暖暖的。
1978年,安徽小岗村的18位村民,以“托孤”的方式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将村内的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要知道,当时的土地是不允许私人承包的,所以小岗村的村民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按下自己的手印。
说起“包产到户”,很多人会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作为起源地。更有一些别有用心者,提出了“小岗经验”“小岗模式”的说法,把小岗村拔高为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典型,与人民公社时代的农村典型大寨进行对比,拿小岗村解决温饱后长期未能富裕的问题,诋毁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1980年9月,中央就专门召开了座谈会讨论这一问题。其中,福建、江苏、黑龙江等几个省的书记纷纷发言反对“包产到户”,只有贵州、内蒙古、辽宁三省的第一书记池必卿、周惠和任仲夷最先站出来支持了“包产到户”。
1972年秋,邓子恢在76岁高龄时一病不起,长期躺在北京医院里与死神周旋。同年12月8日,邓子恢病情加重,当时“四人帮”尚在横行,因得不到应有的保健护理,邓子恢突然从病床上滑下,在硬邦邦的水泥地上,头颅严重损伤,病情急剧恶化,从此陷入昏迷状态。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中央发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重要讲话时 , 特别提到 :“农村政策放宽之后 , 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 , 搞起了包产到户 , 效果很好 , 变化很大。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 , 增产幅度很大。”
据《安徽日报》3月16日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离休干部、阜阳原地委书记陈复东同志,因病于3月3日在合肥逝世,享年97岁。2021年6月,陈复东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陈复东同志,1928年9月出生,江苏盱眙人,1943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