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只有胶囊那么小的新一代“Micra AV”双腔无导线起搏器,日前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植入,通过腿部的股静脉作为“通道”,在一名七旬老人心脏内“驻守”,让她重获“心”生。这种起搏器体积仅1立方厘米,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起搏器的十分之一,外观看起来就像是一枚“胶囊”。
据统计,我国每年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人数仅占应有患者的10%,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比例极低。之所以如此低,一方面是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患者及家属缺乏对起搏器的认知,比如担心起搏器对身体有害、安装后无法正常生活等。
心动过缓:一是心动过缓意味着心率低于60次/分钟,在正常窦性心律的情况下,长期繁重体力劳动、运动员或老年人的心率可以达到40次/分钟到50次/分钟,属于偏慢的情况,但没有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如胸闷、胸痛、心悸、头晕等,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治疗。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主讲人: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医师 林锦璇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型的医疗器械。随着科技的发展,心脏起搏器治疗范畴越来越广泛,最主要用于心动过缓的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植入心脏起搏器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已被越来越多患者接受。
近年来,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断增多,但不少患者对治疗缺乏足够了解,以为手术做完就万事大吉,误以为装了起搏器就是上了保险,就算自己的心脏不工作也有起搏器代替运转,殊不知机器的功能和电池需要定期检测才能保证需要时正常运行。
无论人们清醒还是睡眠,心脏都在不停工作着,一天搏动约10万次。但有时心脏也会“乏力”,可能需要心脏起搏疗法,就是使用心脏起搏器治疗。常见的心脏起搏器类型,包括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以及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