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学》杂志发表了来自马克思·普朗克代谢研究所科研团队的论文,研究者们发现,鼎鼎大名的抑制食欲神经元,阿黑皮素原神经元,在吃饱之后,仍然抵制不住糖的诱惑,释放刺激食欲的内啡肽,让人感觉还能继续吃糖。
生活中,我们的饮食离不开糖这一物质的参与,但是大部分患者和家属对于糖的理解不深,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全方位地了解一下它的好与坏。糖属于有机化合物的一类,根据化学结构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寡糖(3—9个单糖)和多糖(≥10个单糖)。
如今,市面上含有添加糖的食品种类是越来越丰富了,从奶茶、蛋糕,甚至到一些酸奶产品等等,可以说,糖的“诱惑”无处不在。一桶“肥宅快乐水”能让人神清气爽,一份甜品能让“我的快乐回来了”,糖为什么能让人感到“上瘾”,到底是什么原因才使得含糖类食物变得如此不可抗拒?
吃是一种本能吗?是,又不全是。人类对于食物营养的本能需求,贯穿生息繁衍的全过程。数千年来,这种本能也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成为一种社会性行为。从食物中,我们可以窥见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元素的流动与交织。人类与食物的这种关系,在糖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