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4月30日电(记者毛振华宋瑞)“货船拉着盐粮来,货船拉着金银走……”一首悠扬的民谣,道出古时天津漕运的兴盛,也道出穿越历史的大运河繁华。京杭大运河犹如一条流动的“彩带”,使沿岸物资和文化充分交流。
大运河天津段包括南运河和北运河。南运河南起静海区,北运河北起武清区,流经武清区、北辰区、河北区、红桥区、南开区、西青区和静海县7个区县,全长近180公里。“天津市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程度需要进一步增强。目前,运河非国控面水质监测不到位,总体保护程度仍停留在水污染治理与修复阶段。
京杭大运河,全长将近1800公里,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深深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孕育出了数不胜数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两年,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动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近日,随着山东德州四女寺枢纽和天津市九宣闸闸门缓缓开启,在长江、黄河的助力下,5路补水水源,集中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707公里进行补水,补水量相当于37个西湖,这是在经历百年阻断后,这条古老运河首次全线通水,千年京杭大运河又“活”起来了。
记者从天津市水务局获悉,自3月1日京杭大运河2023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启动以来,天津境内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已累计向大运河补水7671万立方米,提前超额完成水利部补水计划要求,境内大运河沿线水环境持续保持良好,稳定实现全线有水流动目标。
京杭大运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总长约195.5公里,分为南运河、北运河,两条河在三叉河口与海河相通。天津因此以九河下梢之便、京畿通衢之利成为舟车汇聚之地。
【来源:今晚报】本报讯(记者史莺)记者近日从市水务局获悉,今年,本市水务部门着力推进大运河水系治理管护和旅游通航,在推动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方面取得实效。保护千年大运河,离不开在生态修复中保护。对此,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津加大了生态补水力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重要讲话精神,在大运河申遗十周年之际,人民政协网联合大运河沿线城市政协,共同开启“千年运河展新韵——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采访活动,回顾运河历史文脉及沿线城市申遗成功10年来在经济、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讲好运河故事,记录运河时代变迁,展现新时代运河精神。
央广网天津7月5日消息 大运河水,延绵流淌,千年不息。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河天津段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也为天津带来了南北交融的文化积淀。“卫嘴子”们世代与河为邻,幽默风趣的谈吐早已名声在外,八方宾客云集的运河畔,更是让他们磨练出“吃过见过”的嘴上功夫。
中新社天津1月18日电 题:展七米漕运图卷 览千年运河胜景作者 王在御 王君妍近日,一幅长逾7米、精美细腻的清乾隆时期《漕运图卷》亮相天津博物馆。该图采用平立面结合的鸟瞰式形象画法,描绘了自洞庭湖和岳州府开始,经长江、大运河至北京的水道路线及沿途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