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魏晋时期,汉字逐步简化,衍生出楷书、行书之后,书法界极少关注篆隶,甚至现代人眼中的篆隶,古老而厚重,点画繁复,意态敦实,线条弯曲缠绕,犹如古人涂鸦一般,不符合流行千年的“俊秀”审美观,更有喷子批判它们丑陋、笨拙,不算是书法艺术,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01/张迁碑《张迁碑》,全称《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张迁碑》是东汉晚期作品。古朴厚重,雄浑大气,堪称习汉隶的极佳碑帖。通篇运笔方正,字内留白较少,因此具备厚重感、体积感,较之其他汉碑尤为明显。书风端正朴实,方劲雄浑。
《尚府君残碑》全称《汉甘陵相尚府君碑》,《汉甘陵相碑》《汉尚博碑》《汉袁博碑》《汉甘陵相袁博碑》《汉甘陵相袁府君之碑》等。隶书,碑残为两块,一块残高152厘米,宽22厘米,存文5行,一块残高181厘米,宽24厘米,存文6行,行首字均缺,行30余字,计143字,共存隶书315字。
先秦至西汉在篆书日常书写中,因实用的需要,相对官定正体篆书而言,实际上在逐步隶化,考古以先秦武王时青川木牍为肇端、以秦代里耶秦简为大宗,以西汉简帛典籍最为宏富,今言古隶或篆隶(时称佐书、史书、徒隶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