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以前的工作单位在二十年前就开始招英国毕业的一年硕士,我当时还和那学生聊了一些,算是一个非正式的面试,领导问我那孩子水平如何,我直说水平一般,比不上国内培养的研究生,但因为其他一些因素,那学生还是入职了。
近期研究生考试已经结束,前阶段是孩子们受煎熬,考试结束,受煎熬的该是家长们了。尽管价格不菲,尽管很多人都认为这种学制下的硕士学位是“水硕”,但对于很多学生及家长来说,这种一年制硕士依然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教育选择,每年去英国留学的学生依然踏破了门槛。
当前,在海外留学市场中流传着“水硕”“水博”的说法。所谓“水硕”“水博”,指的是招考简单、就读期限短、考核标准低,所获学位尚未被国内教育管理部门认可,或已获得认可但整体教育水平较低的国(境)外硕士、博士项目。
水硕,已经几乎成了部分归国海外学子的代名词。其一是学成回国就业的硕士生多,其二是部分海外大学的名气不高,其三是海外学校存在着一年制硕士这个“品种”。而与“水硕”相比,“水本”、“水博”的说法倒是不常见。
今天聊下水硕这个话题,就水硕这个词一直是用来形容英国和澳洲的,尤其是澳洲,被骂的最惨,当然英国也没好哪里去,每年都被人攻击。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被骂水硕。英国和澳洲硕士十来年前也有,为啥没人骂,反而最近频频被人骂?以及为什么要骂?触及了谁的利益才会有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