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日记本,埃尔温·隆美尔,这位被誉为“沙漠之狐”的军事奇才,眼神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疲惫,1942年,对于轴心国来说是命运多舛的一年,东线战场,斯大林格勒的炮火震耳欲聋,希特勒的军队深陷泥潭,太平洋上,中途岛的硝烟还未散尽,美日海军正展开殊死搏斗,而在这片遥远的北非沙漠,隆美尔和他麾下的非洲军团,也即将迎来一场决定命运的决战。
历史有时让人发笑,有时令人恐惧,有时却让人掩卷沉思。在这片长约800公里,宽约260公里的西部沙漠里,北非战争的大部分战斗都集中在这里,虽然这里有一条富饶的海岸线,但是距离不远的内陆却是一片渺无人迹的荒原和沙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没能见到巅峰时期的美国和巅峰时期的德国强强对决,所以孰强孰弱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在1943年,已经开始没落的德国和刚刚崛起的美国,在非洲北部爆发了一场战役,不过在这场战斗中,美军被德军按在地上摩擦。
这些士兵是德国“非洲军团”的战士,在几个月前的阿拉曼战役中,后勤断绝的德军被英国第8集团军打败,为了不被英国人包饺子,隆美尔率领非洲军团开始了千里大撤退,从埃及境内奇迹般的躲开蒙哥马利4次包围,跑到了突尼斯和利比亚边境。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 这场知名度不高的战役,竟直接改变了二战的走向北非风云:隆美尔的后花园一日游,竟改变了二战走向?!各位看官,今天咱们不说诺曼底,也不聊斯大林格勒,咱们来唠唠二战中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小透明”——北非战场。
六七十万人马屯集于中东大地,两万海里的海上补给线繁忙地运转着,不列颠大后方人民辛劳地从事着战时生产,广大殖民地和自治领资源源源不断输往这个大后方,供养着这个大后方,而美国的租借物资同样源源不断通过北大西洋大动脉输往这个大后方,是这个大后方雄厚的后盾。
德国是四战之地,二战中德国有隆美尔指挥德意联军在北非与英国作战,初期取得辉煌的胜利,但是由于希特勒的重心在东方,对于北非的投入过小,最后隆美尔在北非惨败,最后丢失了北非,那么丢失了北非对于德国的伤害到底到了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