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五粮液新品“永不分梨”,酒瓶装梨很有创意,但它怎么做到的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卓越发展,信息渗透大家的生活的脚步也越来越深,对于很多产品和消息,外行人都能猜出一二,于是“创新”这一点简直是现在各行各业最为头疼的“生存”方向,想来各种产品的设计者都为此想破了头吧?
白酒发展到今天,已经延伸出了许多附属价值,老酒的收藏价值,药酒的保健价值,名酒的社交价值等等。但有这么一款酒,集上述三种价值于一身,这两年也火遍酒友圈,它就是五粮液推出的——“永不分梨”酒。透明晶莹的外观,寓意美好的名称,五粮液名号的加持,都让这款酒享尽了风头。
5日,市民孙女士在大润发(历城店)花2000多元买了4瓶五粮液白酒,没想到其中一瓶竟只剩下一半。14日下午,孙女士来到超市,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协商,超市最终同意了孙女士的退货要求。5日,孙女士从超市买了4瓶52度的五粮液人民大会堂浓香型白酒,每瓶598元,一共花了2392元。
1、五粮液是怎么得名的?五粮液在唐代的时候最开始是叫“春酒”,也叫“重碧酒”。到宋代叫“姚子雪曲”,这个名字美则美矣,就是太阳春白雪不接地气了,民间就直接简单粗暴地称之为“杂粮酒”,这个名字够接地气,可是又显得太不上档次,给人很不值钱的感觉。
今年6月初,消费者兰先生向广西柳城县市场监管局投诉称,通过朋友介绍,从2020年下半年至今年4月,陆续从柳州市某酒业公司分4次购买了45件53度青花郎和19件53度红花郎酒,共记384瓶,均由对方送货上门,兰先生通过微信支付了28万多元。
文 / 本刊记者 杨京宁不知列位看官有没有听过一则关于德国料理的冷笑话:一个中国人到德国留学,几天后,厨房里飘出的香味引来了他的德国邻居,中国人借机大显身手,可是拿着小本的德国人却一头雾水:“油放多少克?盐放多少克?水放多少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