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天气下,大家都喜欢吹空调、吃西瓜、喝冷饮,再吃点儿烧烤又麻又辣,配点儿冰镇啤酒。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受损百病由生,所以保护脾胃阳气尤为重要,医圣仲景先师安排了温中健脾的“理中汤”,在《金匮要略》里又叫“人参汤”,现代人们制成了药店常见、方便实用的中成药——理中丸。
脾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直白来说脾胃就是补给站,承担着人体营养的吸收和运化,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则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有“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的说法,同时,中医认为脾胃也是人体的中枢,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上下相通,气血通畅。
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是常见的治脾胃虚寒的丸剂,脾胃虚寒是现代人多见的问题,通常伴有脾虚、胃弱、畏冷、湿气重等问题,主要表现有8种症状:1、食欲不振,消化不好,吃得少,哪怕只吃一点就好像撑着了。
从本节课起,我们开始讲脾土病证的治疗方,第一个,理中丸。理中丸的组成很简单,一共4个药,人参,干姜,白术和甘草。其中,白术一般用炒白术,甘草一般用炙甘草。既然是都用炒制的炮制品,那么这个方子的功效也很明确,那就是温中健脾。
理中丸归类为温里剂中的温中散寒剂,以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炮姜、干姜等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之功能,用于脾胃虚寒证,症见烷胀冷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或腹痛、下利、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淡不渴等,适用于西医学的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痛经、慢性肠炎等证属里虚寒者。
中医界有很多补阳猛将,常见的比如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等等,那么它们之间到底哪个更猛呢?好,从药物组成来看,附子理中丸比理中丸多个附子,桂附理中丸比理中丸多了肉桂、附子,而且把干姜换成了炮姜,可以看出一个比一个热,所以具体怎么应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有粉丝咨询,中焦虚寒,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这三个中成药,看着功效差不多,应该怎么选?我们从方子中可以看出,这个方子的用药区别主要在前几味药,理中丸中用的是人参,附子理中丸用了附子和人参,而桂附理中丸用的是肉桂、附片、党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