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化石记录显示,地球自形成生命以来,总共经历了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些事件导致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第一次发生在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距今约4.45亿年前,导致约85%的物种灭绝,海洋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和腕足动物受影响严重。
虽然地球被誉为“生命的天堂”,但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过去的日子里,地球上至少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其中最令我们熟知的,无疑是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因为此次事件终结了地球上长达1亿多年的恐龙时代。
据最新一期《技术物理学》刊发的论文,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一个乡村小镇隐藏着地球上最大的陨石坑,它是由一颗威力比导致恐龙灭绝的陨石大两倍的陨石在4.4亿年前撞击造成的,撞击结构直径达520公里。新南威尔士州里弗里纳地区丹尼利金镇。
大约6600万年前,一颗比珠穆朗玛峰还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杀死了地球上四分之三的生命——包括恐龙。科学家表示,恐龙灭绝的原因并非小行星撞击地球直接导致,而是撞击后产生碎石扬起的大量尘埃发挥了关键作用。这项新研究由比利时皇家天文台领导的一个团队主导。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长期以来,大规模火山爆发被认为是导致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显示,虽然大规模火山活动带来了暂时的寒冷期,但其相关影响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前早已消退。研究人员推论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才是导致恐龙灭绝的主因。
科学界普遍认为,约66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德帕尔马表示,这颗小行星的大多数碎片经过数千万年都已经融入土壤,但幸运的是,他的团队找到了一些当时恰好陷入树脂的碎片,它们以琥珀的形式保存至今。
据国外媒体《生活科学》杂志报道,科学家在西非海岸附近发现一个神秘陨坑,他们认为,该陨坑形成时间与6600万年前小行星碰撞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时间相吻合,很可能是这颗小行星的“小兄弟”,它发生的碰撞带来一场海洋灾难。
参考消息网9月4日报道 据路透社8月15日报道,一颗估计直径约10至15公里的小行星6600万年前撞击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引发了全球大灾难,消灭了全球约四分之三的物种并结束了恐龙时代。那是地球生命历史的转折点。
原标题:新研究:灭绝恐龙的小行星来自外太阳系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说,通过对墨西哥希克苏鲁伯地区沉积物的分析,他们认为约6600万年前撞击地球并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的物体是一颗来自外太阳系的碳质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