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改变很难超过中国,甚至可能死路一条。一向以独立、客观、第三方著称的著名财经媒体《经济学人》言辞犀利的评价了印度的商业模式,称如果印度的商业不彻底摆脱被各大家族控制将很难超过中国,甚至到最后可能只有死路一条。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月18日文章,原题:印度外交政策的印度教色彩有多浓厚 印度宪法开篇就写道:“印度,即婆罗多,是一个国家联盟。”由于无法就使用英文还是梵文名称达成一致,宪法起草人将两者都包括在内。
成华烨据印度《商业标准报》(Business Standard)3月18日报道,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陈艾亚(Chetan Ahya)表示,尽管该行对印度的发展前景依然乐观,但从长期来看,印度不太可能达到中国曾经的8%-10%的经济增长率。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月4日文章,原题:印度、印尼和沙特能成为下一个大经济体吗? 全世界的政治家和政策制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当务之急:如何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富裕。随着新型绿色技术的出现以及一些贸易关系的破裂,全球经济正在发生变化。
参考消息网5月30日报道据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5月23日报道,早在20世纪90年代,像通用电气——曾经强大的企业集团——这样的全球企业开始依赖印度工人来完成繁琐的任务,例如填写表格和修补大型计算机的软件。
参考消息网3月6日报道据英国《经济学人》周刊3月2日报道,大多数人都知道印度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但鲜为人知的是,印度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南北分裂。在富裕的南部,你会发现一个光鲜亮丽的新印度,那里有创业公司、大学校园和iPhone组装厂。
参考消息网5月21日报道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5月16日刊登题为《印度总理莫迪的旗舰发展项目开局不利》的文章,文章摘编如下:印度是一个服务业超级大国,它在包括仿制药和手机在内的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中只扮演着很小的角色。事实上,在过去10年中,印度在全球商品出口中的份额一直停滞在1.
英国《经济学人》1月4日文章,原题:你为什么现在不去印度度假 75岁的荷兰裔美国人范德梅杰独自踏上了印度的旅程。他先是游览了德里、拉贾斯坦邦以及泰姬陵所在地阿格拉,接着在喀拉拉邦待了几天。在此之前,由于印度签证办理程序复杂,他不得不绕道尼泊尔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