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浃背”是大部分人过夏天的状态之一,吃个饭、睡一觉、走几步等等,都可能大汗淋漓,还有人只是坐着不动,也会出一身汗。为什么有人出汗量比别人更多?夏天出汗太多是身体“虚”的表现?大量出汗后怎么做更健康?
编者按:近年来,健康养生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然而,养生,并不简单,热衷,不等于理解。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养生必顺四时,本期《养生指南》栏目专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郝学增,为网友解答小暑时节相关注意事项。
炎炎夏日,很多人躲在“空调房”贪凉气。殊不知,本该出汗的季节,切忌让身体受寒气。感冒、关节炎都会找上来,慢性病的发病率也是成倍增长!盛夏时节,要顺应自然,多出汗,才是最好的养生。出汗,有7大好处,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XIAN XI TANG降 温汗腺,是人体的“天然空调器”。
盛夏来临,连日来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发生中暑的情况也越来越多。那么,如何在炎炎夏日预防中暑呢?01 中暑分阳暑和阴暑每个人发生中暑后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轻者会出现口干、口渴、心烦气躁、头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发生痉挛、抽搐、休克等症状。
像我们读的一本著作叫做《柳选四家医案》,有时间大家都可以看一看,所以说柳宝诒也是大才,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邪伏少阴,就不难理解了,其实说白了就是冬天的阴精没有养好,到了春夏之际,阳气往外出的时候,阴精收不住阳气,就会产生病温或者病暑,其实就这个理解,那治的时候怎么办呢?
“三伏”快到了,天气炎热,很多人恨不得一直躲在房间里,吹空调、吃雪糕、喝冷饮,就怕流汗遭罪。《黄帝内经》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三伏天,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冬病夏治”也是源于这个道理。
【雅趣说字】作者:金辉据报道,今年7月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今年我国多地气温突破40℃,新疆吐鲁番最高气温52.2℃,火焰山景区地表温度达80℃。如此高温的日子,真像白居易所云:“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人们望眼欲穿,祈盼天降甘露,送来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