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非机动车在公共空间的停放和管理问题日益凸显。为美化社区环境、提高公共空间利用率,日前,甘泉路街道在安塞、合阳、新灵、悦达等小区开展非机动车兑换活动,鼓励社区居民将废旧无用的非机动车进行回收和兑换。活动得到了居民们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
东方网1月24日消息:前几天上午,218路公交车驾驶员王师傅驾车途经斜土路2200弄口时,突然一辆电瓶车从旁边窜出,直冲车头欲左转,王师傅连忙急刹,吓出一身冷汗。骑车人停下车,不但不打招呼,还连声指责司机,为何不让他?王师傅无语。
“小区的新停车棚,颜值高又方便!”近日,森活小区新建13处非机动车棚,供300多辆车子停放、充电。居民们纷纷夸赞新建停车棚颜值高又实用,大大方便了居民们的生活。森活小区布局紧凑,楼宇间隔小,绿化覆盖率高。
老旧小区随着车辆数目不断增加公共停车位资源紧张废旧且无人维护的非机动车占据了有限的车位和楼道对居民安全造成很大隐患为此庄行新苑开展了废旧非机动车置换活动解决方法探讨新远居委召开居民小组长例会,探讨小区废旧非机动车处理方式,分发各项任务至各小组长手中。
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是一个成熟饱和的居住型社区,老旧小区多,非机动车保有量大。近年来,街道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探索,通过引进高端科技设备,完善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全面完成辖区68个非机动车棚智能化改造,“见缝插针”地安装了438套分散式充电桩,满足了近9000辆非机动车的有序停放和规范充电需求,还为辖区182台电梯全覆盖安装“智慧电梯”,并加载“阻车系统”,防止电动车上楼充电情况的发生。
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是个典型的移民城市,人口流动性强,又因非机动车折旧,一些小区常出现“人走车留”的现象。这些废旧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长期无人使用,最终成为落满灰尘的“僵尸车”,不仅占据着公共资源,还影响小区环境,且可能带来新的安全隐患。该如何有效治理这些“僵尸非机动车”呢?
9月22日,2024年世界无车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站北广场举办。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为了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本市不断提升慢行系统品质,推进城市道路、园林绿道、滨水道路“三网融合”,综合施策整治非机动车停车秩序,保障慢行路权,让骑行融入市民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