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是古人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宝物”。端午时节,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艾叶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艾叶为灸用材料,又名冰台。艾草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经不同炮制方法,艾叶可产生不同的功效。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中挂艾草是家家户户都会举行的习俗。而节日过后,我们常常会看到门口挂着的艾草逐渐变干,褪色,不再那么鲜活。不少人会一瞥而过,甚至直接将其丢弃。然而,你是否想过,这看似无用的干瘪艾草其实还有其他的妙用呢?接下来的文章将揭示这干瘪艾草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艾,也就是传说中的艾草,是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有着“医草”的美称。“艾”的故事艾文化由来已久,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有关艾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
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艾草属于菊科的一种,也是一种蒿类植物,还有人将其称为“艾蒿”。 每到了端午节的时候,大家还会采摘艾枝挂在门口,说是这样做可以防病防灾,杀菌除魔,还会使用艾叶做出名叫青团的食物,这种食物吃起来满口清香甜腻,非常美味。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又到了粽子艾叶飘香的端午节,艾无论作为端午花束、新鲜蔬菜还是保健品,都很受欢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同德院区药剂科王小英副主任中药师介绍,端午前后,天气炎热,雨水增多,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是中医治暑病的开端,也正是用艾保健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