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字介绍了西周时期玉器与商代玉器的差异,也说明了关于两个年代交际时期工艺划分的难度和特点,其实这一种现象不仅仅在商周时期,在以后的任何一个朝代都会出现,而唯一可以提供断代依据的实物就是正规考古的资料和实物了,除了年代的客观因素之外,我们继续昨天的话题,接着从工艺制造的角度看看如何区别两个朝代的加工特征。
在讫今已发现的2000多座西周墓葬中很大部分都出过玉器,数最巨大、玉质优良、品种齐备。其重要遗址有:北京琉璃河、山东济阳刘台子陕西长安张家坡、甘肃灵台百草坡等、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陕西宝鸡茹家庄国墓地、山西曲沃天马一曲村北赵晋侯墓地等。
上世纪50年代,上村岭虢国墓出土了1200余件玉器,有礼玉和装饰用玉两大类,90年代,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了2000余件玉器,有礼玉、装饰用玉和葬玉,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仿生动物玉雕,40余个品种,有神秘莫测的玉龙,凶猛咆哮的玉虎,活泼可爱的玉兔,振翅欲飞的雄鹰,以及龟、蛇、鹦鹉、小鸟、蚕、蝉、蜘蛛、老鼠、牛、猪、造型各异的鹿,神态万千的玉人等等,这一大批玉器,除了在用玉制度上有自己的特点外,在工艺上与商代玉器可说是一脉相承。
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玉雕工艺特点,特征,特性。但我们可以笼统的把它们分为:史前玉器+高古玉器部分,中古玉器+明清玉器部分,现代玉器部分。这三大部分的工艺显微痕迹,或者说玉雕手法是有比较大区别的。我们管它们叫:前山和后山。
明清时期,苏州玉器的琢治工艺达到极高水平,尤以细腻、精巧、空灵、飘逸享誉天下,并以琢玉嵌宝名家陆子冈为代表,开启了“诗书画印”入玉的新风潮,赋予苏州玉雕以江南文气古韵,进一步发展出独特的苏作韵味并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