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2日讯,由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带领的一个团队,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情况以数据统计的形式整理出来,每年出版《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16年,已经是他们为中国当代艺术做“起居注”的第十一年了。 “过去的艺术都有标准,有点像规矩定了,大家照着做。
“聚结与弥散:中国艺术研究院与澳门当代艺术展”日前在澳门大学艺术设计中心美术馆开幕。展览精选了11位艺术家和澳门大学硕士、博士新锐艺术家的20件作品,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家对“当代性”汇聚、发散的思考、解读、交流。
9月1日,“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3”(下简称“年鉴展2023”)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行开幕仪式。“年鉴展”以年度为单位,通过文献和艺术作品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艺术现状的记录、检阅与展现,这也是年鉴展第五次落地上海。
回顾2020年,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考验与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在即将从2021走向2022之际,“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20”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开幕,此时再看从疫情中走来的2020年,世界如何转化,转化如何被艺术记录?
嘉宾合影嘉宾共同按下“中国当代艺术家档案”启动球“中国当代艺术家档案”发布会现场“中国当代艺术家档案”发布会现场嘉宾合影: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庞茂琨、侯宝川、张杰(从左至右)2015年10月31日下午,“中国当代艺术家档案”暨“记录的力量与文献的价值——中国当代艺术史新的书写方式”
来源:海外网海外网澳门12月19日电 (记者富子梅)“中国当代艺术年鉴文献展”(以下简称“文献展”) 18日在澳门金沙艺廊举行开幕式。该展览为澳门及国际艺术家提供艺术交流平台,促进澳门文化产业多元发展。
“戴汉志: 5000个名字”宣传海报 ■本报记者 王俊宁在荷兰人戴汉志离开这个世界12年后,戴汉志这个名字又在中国的艺术圈里掀起了一层波澜。让戴汉志重新回到公众视野的是今年5月23日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的展览“戴汉志:5000个名字”。
文章出处:潘家园周刊 作者:记者 周晓 发布时间:2016-01-07 北京商报讯(记者 周晓)“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4”近日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目的在于通过“一年之鉴”这一时段性学术方法系统性地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在2014年的整体状况。
本次展览聚焦画廊30年来的发展历程,300多场展览的邀请函以年份为序跃然白墙之上。整个展览以画册、手稿、邀请函等文献档案的形式梳理和回顾了红门画廊参与艺术博览会,开设国际驻地项目以及与中外艺术家、其他画廊的合作等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