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参加葬礼是去吊唁还是悼念,意思不同别搞错了文/@成长新视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当老人去世后,亲友们要在规定日期集中前往参加主家组织的丧葬活动和吊唁仪式,直至丧葬活动结束。吊唁与悼念不同,主要表现在内涵意义、时空维度、参加人员和活动形式等四个方面。一、内涵意义不同。
很难想象吊丧和吊胃口能有联系,同一个字为什么在意思上有这么大的区别,汉字“吊”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格物致知,格“字”升心智,通过对“吊”字的解析,我们会找到答案。甲骨文的“吊”字(如下图),的确够绕的,乍一看这怎么都是线,跟麻花一样,其实跟麻花没关系,跟线倒是有关系。
所谓通丧,即向外人通告丧情和通知丧事,包括何人有丧,何时有丧,何人主丧,何地治丧,何时发丧等。通丧是丧事操作的重要关节,就文化传承来说,从夏商周秦汉到唐宋元明清,中国人文历史四千年,在所有的丧事操作事项中,通丧的丧事意义和实际操作一脉相承,是变化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