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是城市建设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意外事故高发群体,如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人社部门在积极探索并推进相关保障工作。7月29日,某外卖平台骑手小李在送单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左手掌骨骨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2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吴晓东)“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海南、重庆、四川7个省市的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4个行业的7家平台企业开展。
北京羊坊店西路,一位外卖送餐员正冒雪骑行送货。新华社发江苏常州市,快递员正在向配送快递车中配装货物。夏晨希摄/光明图片山东高密市一街道服务站内,志愿者给骑手送上热水。新华社发广东深圳市,一名闪送骑手带着孩子一起送单。新华社发浙江宁海县一快递站的快递员在分拣快递。
今年5月,广东省中山市的外卖骑手徐先生送餐期间发生交通事故,他通过“一键报案”手机App发送了事故报案信息。“幸亏有职业伤害保障,治疗完成后,手机上点一点‘申报’,把医疗诊断材料拍照上传,很省事儿。”徐先生说。
外卖员、网约车司机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是城市建设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意外事故高发群体,他们的合法权益如何得到保障?5月28日,“工伤预防·蜀我安康”四川省工伤预防宣传体验活动在成都市举行。曹操出行、美团外卖、闪送、货拉拉等7家平台企业参加活动。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发展,网约车司机、网约配送员及同城货运货车司机等依托平台从业人员显著增加,2022年7月1日,我国启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标志着新业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迈上新台阶。截至2024年3月末,已有801.7万人被纳入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范围。
7月24日,全市首家职业伤害预防培训中心(美团示范点)在杨浦区互联宝地设立。该中心将在普及劳动安全与从业伤害预防知识的基础上,搭建政企协作交流平台,为骑手群体筑牢安全防线,协同打造高质量从业就业环境。为有效提升工伤保险政策知晓度,防范化解企业用工风险,保障劳动者生命健康安全。
【记者 朱艳霞】近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的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司长郑玄波表示,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郑玄波介绍,截至今年9月,累计668万人已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试点对象总体做到应保尽保。
原标题:职业伤害保障为新就业形态“撑伞”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淏煜 刘巍巍◇“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既有效回应了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的核心诉求,又适配数字经济下以任务单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劳动关系,兼顾了保障的稳定性与适应性。
本报北京10月26日电 (记者李丹青)记者从今天人社部召开的2023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去年7月1日,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在部分地方、部分平台企业启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以来,制度覆盖稳步推进。
原标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面临新问题 专家建议(引题)完善相关权益保障法律制度(主题)法治日报记者 蒲晓磊不久前,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的一条繁华街道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外卖小哥李庆斌在送餐路上被一辆汽车撞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