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2月5日电 (记者陆成宽)我国天文学家算出了仙女星系“体重”。记者5日获悉,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光谱数据和仙女星系(M31)已有的观测结果,来自云南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构建了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具有视向速度测量值的仙女星系天体星表。
经过天体物理学家的精确测量,银河系的重量达到7 x 1011个太阳质量级,通俗来讲,也就是7000亿个太阳的质量。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Gwendolyn Eadie,一直从事于银河系质量计算研究,在一次新闻稿中提到“我们的星系不是最大的星系。
由于宇宙膨胀的速度极快,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术语“可观测宇宙”。根据定义,这是一个球形区域,包含了地球上的望远镜和太空探测器可以观测到的所有物质,甚至包括探索探测器“旅行者一号”和“旅行者二号”,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对太阳系的探索扩展到外星系区域。
4月21日消息,据《科技日报》报道,我国天文学家基于郭守敬望远镜和美国APOGEE巡天的观测数据,精确测量了距离银河系中心1.6万光年至8.1万光年范围内的恒星运动速度,并估算出银河系的“体重”——约为8050亿个太阳质量。
西班牙《趣味》月刊发表10月号文章《宇宙的测量》,作者斯图尔特·克拉克,全文摘编如下: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很大一部分在于计算数字,包括天体形成时间、质量和预期寿命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包罗万有且神秘莫测的宇宙。
银河系的最新“体重”来了!20日,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基于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美国APOGEE巡天的观测数据,我国天文学家精确测量了距离银河系中心1.6万光年至8.1万光年范围内的恒星运动速度,并估算出银河系的“体重”约为8050亿个太阳质量。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天文学论文称,基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公布的首批观测数据,天文学家们研究发现在宇宙大爆炸后约5亿-7亿年形成的候选大质量星系群。
来源:科技日报NASA“新视野号”NASA根据恒星的演化规律,我们知道不同质量的恒星会发出不同强度的光。通过测量得到光的强度,就能反推出恒星的总质量,进而可以粗略地知道每个星系的质量,并得到星系的数目。
天文学家日前发现了迄今距离地球最近的爱因斯坦环。这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是指来自遥远星系的光被靠近地球的星系的引力所扭曲并形成一个环。而这个100多年前发现的环,此前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星系。爱因斯坦于1936年基于广义相对论预测了像这样的透镜星系的存在。
对于“银河系到底有多重”这个问题,我们可能以为科学家会知道,事实上就连科学家对此都不大清楚。不过现在,最准确的答案终于出炉:2100亿个太阳质量。据了解,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可以通过观察球状星团产生的恒星“流状结构”,从而观测银河系的质量造成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