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时患儿上述症状愈发严重,家属就带患儿到外院就诊,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建议康复治疗,于是家属分别于2019年、2020年相继在当地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后患儿言语稍增多,刻板行为及反应较前稍有改善。
4月2日是第十七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提起孤独症,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孩子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其实,孤独症儿童不仅有这些表现,还可能出现兴趣狭隘、行为重复刻板等情况。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孤独症?一旦患上孤独症,是不是就只能这样了?
今天(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主题是“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人们通常把孤独症患者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不善与人沟通,通常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就像星星一样,在属于他们的“夜空”里独自闪烁。
封面新闻记者 邱添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刘苓教授团队联合心理卫生中心徐佳军副教授团队,为一例孤独症儿童开展内镜下菌群移植术,患儿在肠道症状、语言表达、社交互动以及情绪调控等方面均有所改善。经查阅相关文献,这也是西南地区成功开展的首例用于孤独症儿童治疗的菌群移植。
Flash version 9,0 or greater is requiredYou have no flash plugin installedDownload latest version from here“我的外孙治疗了3个疗程,目前改善很大。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患儿,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似乎有着不被常人理解的思维模式。面对孤独症患儿,家长应该怎么做?为此,人民网采访了深圳市儿童医院心理治疗师陈俏如。陈俏如介绍,孤独症,即自闭症谱系障碍,通常起病于婴幼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