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但近年来,“肠脑轴”理论的提出为孤独症的研究和治疗带来了全新视角。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肠菌移植技术,已治疗5028例次孤独症患儿,并发表了多篇高影响力SCI论文。
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微生物学》最新发表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组的特异性细菌和非细菌成分以及它们的功能,或影响了男童和女童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时隔20多年,戴榕的孩子已经从“二岁半才开口说话”“不愿与人对视”“喜欢一直玩旋转的玩具”的孩童成长为20多岁、正在进行职业训练的青年。她发现,像她儿子一样的孤独症儿童,仍需要经过2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被确诊。
3月4日,记者从瓯江实验室了解到,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瓯江实验室主任、温州医科大学副校长、老年研究院院长宋伟宏院士团队于3月1日在国际权威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影响因子: 39.
【来源:浙江日报】11日,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启动会暨首届孤独症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标准建设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举行。据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公布的患病率估算,我国孤独症群体已超1000万,孤独症儿童人口达200余万。孤独症儿童教育也成为教育普惠发展的核心堵点。
近日,东莞CST项目在国际孤独症研究大会上展现成果,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碧媛带队参加了由国际孤独症协会(INSAR)举办的2024年国际孤独症研究大会,并在会上分享了中国CST项目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获得了现场专家的一致好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据数据统计,在我国,孤独症的发病率达0.7%-1.0%,全国有超过1400万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其中,0至14岁的儿童有300万左右,且发病率呈提高之势。孤独症一度被认为无药可救,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孩子进小屋里玩15分钟,就能诊断出是否有孤独症?4月12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高峰论坛暨2024国际神经再生论坛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称“中山三院”)儿童发育与行为中心学科带头人邹小兵,向记者介绍了一款孤独症AI诊断系统——“荧惑”。
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10月16日,国际高影响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在线发表了首都儿科研究所遗传学研究室陈晓丽研究员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MARK2 variants cause autism spectrum dis
近日,16个来自苏州各区的孤独症家庭走进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在该校智能机器人与数字评估技术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陶文寅和学校志愿者引导下,体验奥尔夫音乐公益课、室内团队游戏以及无人机科普与实操活动。
近日,瑞典一个研究团队基于机器学习开发出一个人工智能(AI)大模型,可以帮助专家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早期筛查。ASD通常简称为孤独症或自闭症。研究结果显示该系统的准确率可达约80%。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每100名儿童中就有1人患孤独症。